學生3年疫情中經歷網上學習新常態,港大教育學院最新調查發現,相比首一、二波疫情時,中小學生網上學習頻率更多,形式也更豐富,增加了互動和自主學習元素,他們對網上學習更有信心,分別提升4.9%及2.8%,而小學生似乎比中學生更加適應網上學習。副院長及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羅陸慧英估計,原因或來自多方面,包括小學生獲更多支援,建議更多關注支援中學生。
研究團隊在今年7至9月初向51間中小學師生和家長作問卷調查網上學習的情況,比對2020年6月的調查。表示一周有4至5次參與具互動性網課的中學生由22%增至28%;小學生上次未有調查,但今次調查也達20%,整體有所增加;主要由老師講解的課堂、觀看老師預錄的課堂則減少。小學一周4至5次預錄課堂由24%大減至10%,中學一周兩、三次預錄課由29%減至16%。而利用數碼工具與同學協作完成小組習作整體稍有增加,小學一周一次的課堂由16%增至24%;中學則由20%增至31%。羅陸慧英指數據令人振奮,反映網課應用比疫情初期更能提升學生自主學習。
中學生較少向成人求助
2年間,中小學生均對網課更有信心,小學生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由3.61分增至3.71分(升2.8%);中學生則由3.09分增至3.24分(升4.9%)。研究也調查學生如何面對網絡欺凌問題,55%中學生稱曾作為旁觀者,小學生則為40%;僅32%中學生表示會與成年人討論如何應對網絡欺凌,小學生卻有52%。調查指,小學生在信心、自我調節策略(即透過尋求幫助、時間管理等)水平較中學生高,數碼健康也較好。
小學生自我評價適應網上學習較中學生正面,羅陸慧英坦言部分研究結果不如原先估計,初步分析,可能因小學生學業壓力、課程要求和複雜程度較低,所獲支援也有分別,家長可能認為中學生較能自理;中學生2019至2021年數碼能力提高,包括有更多硬件支援,令老師也以為學生「搞得掂」。團隊建議,各界應續加強關注和支援學生學習需要,尤其對中學生的支援,中學生家長也應多參與「數碼育兒」協助子女適應。
今次調查訪問20間小學、31間中學,包括逾8,000名學生、3,000名家長、800名教師和200名學校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