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治理大氣污染,內地致力推動北方「清潔取暖」,同時表明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然而,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報道,河北秦皇島山海關區有古城居民投訴,當地政府為了令設於古城內的國家大氣監測站測量出來的數字「好看」,繼2019年全面禁止燒煤後,今冬竟採取禁止燒柴、封堵爐灶等極端手法推動清潔取暖,漠視取暖效果,導致不少長者和家境困難人士捱冷受凍,甚至增加居民電費負擔。
免費派電暖爐但不夠實用
報道引述古城居民指,雖然當地政府免費發放了電暖爐,但電暖爐不僅「食電」,發熱效果亦較傳統燒炕來得差。上周五是古城入冬以來最冷一天,最高氣溫為攝氏-2度,最低-8度,該台記者中午12時去到一戶居民家中測溫,發現就算開著電暖爐,室內溫度也只得7度。該居民更稱,早晨起床時只得5度,晚上睡覺時經常凍醒。
該居民又指,燒爐炕全屋都能溫暖,但各級領導常來巡查禁止燒煤燒柴,並勸他改用電水暖炕,「用電水炕光是炕熱乎,屋裡不行。不瞞你說,晚上我站在房間裡頭,我都哆嗦」。該居民認為,清潔取暖是好事,大家都支持,「禁止燒煤可以,但不能連燒柴火也不能燒」。
24小時開電暖爐 電費過千
另一個家庭指出,約半個月前被當局封起爐灶後,為保殘疾家庭成員溫暖,要24小時開著電氈和電暖爐,電費成為今冬重擔,「一個月光是電暖氣(的電費)就得花一千三四百元(人民幣,下同)」,加上煮食要改用液化氣,「不讓燒柴火,不讓冒煙。液化氣120元一罐,電費也沒給報過,(說)國家(補貼)60%,我們掏40%,月月給我們添也行,我們是先掏錢,也掏不起啊」。
官方安排居民讚取暖效果滿意
報道提到,山海關相關領導得知記者到訪後,特意帶領記者走訪兩個家庭,兩戶人都向記者多番表示對取暖效果滿意,但希望相關部門盡快兌現電費補貼。
當地政府辯無強制禁止燒柴
對於「一刀切」禁燒柴,山海關政府相關領導回應時指出,「只是宣導,不是強制禁止」,但未有正面回應為何封堵爐灶。報道同時引述知情幹部指,相關領導明知措施不符合政策要求,但仍強制執行,只為大氣監測數字好看,且不止古城內,古城外臨近監測點的一個村莊亦不准燒柴和其他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