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國際試食節暨優質食品博覽在灣仔會展舉行。(吳康琦攝)
今日(21日)是復活節長假期最後一天,有人選擇外遊,亦有人選擇留港消費。香港國際試食節暨優質食品博覽自上周五起一連5日在灣仔會展舉行,吸引大批市民入場,主辦方指,首4日展期,入場人次突破22萬,超越上屆15萬及預期的20萬人次。
參展商Chiligala主打地中海美食,帶來西班牙青口、雞尾酒特飲等,並以每杯20元的推廣價推銷手工啤酒。店員鄧小姐表示,攤檔內的食品都有減價,部分較市價少近三分之一,啤酒更是「減到幾多錢入、幾多錢出」,加上人流多,不斷有客消費,鴨肝等更在首日已售罄,故相信最後一日應該無須減價促銷。
參展商:須每日補貨
出售海鮮產品的海王食品亦有參展。負責人歐陽智民指,因展覽在復活節假期內,本來預料「個個都飛曬」,但原來留港消費的市民不少,令整體人流較他的預期多出一半;又指,入場人士「個個都好雀躍去試味」,不少在試食後都會消費購物,故認為試食能刺激客人消費意欲。他表示,因目前貨量不多,相信若今日的人流與昨日相約,就無須減價促銷清貨。
另一展商「Pigsman x Holyeats」帶來迷你漢堡、椒鹽單骨雞翼等食品。店員魏小姐表示,人流較預期多,檔口「keep住有人排隊」,更在首日賣完5日貨量,須每日補貨,但因今日是工作天,料入場的年青市民較少,計劃將今日補的貨量比昨日少約一半,漢堡、腸粉等分別限量出售數百份。
內地旅客稱食品較稀奇
周小姐與曹先生昨日趁復活節假期的最後一日,一同參加試食節,花逾300元。周小姐表示,場內試食的數量與其他食品展「無乜分別」,試食價則較市價便宜約一至兩成,如40元一碗鮑魚、50元三隻蚝等,「平得唔太多」,但認同試食有助刺激消費意欲,遇到適合自己口味的食品就可以買,無須憑空想像食品味道、擔心味道「唔啱心水」。至於安排方面,她稱,雖然會場設休憩試食區,但座椅「供不應求」、部分又被擺滿食物或垃圾,建議增設更多長凳或座椅,供人試食。
前日北上旅遊返港的周小姐又指,「作為香港人都覺得本地物價太貴」,北上消費比香港便宜、質素更高,而試食節對她吸引力不大,因此選擇外遊度假;並認為香港應舉辦一項其他地方「抄唔到你」的活動,方能吸引市民留港消費。
來自遼寧瀋陽的龐先生前日抵港兩日遊,因見試食節的宣傳而順路參加。他表示,參加試食節「感覺挺好」,店鋪種類很多,食品也比較稀奇,並在攤位試吃泰國菜、國產豬手等,共消費約500港幣。
李太一家四口亦在場內齊齊試食。初次參加食品展的李小朋友分享,「感覺好熱鬧」,試食後「知道個味係點」,就可以見到喜歡的食物就買。李太補充,雖然只是來湊熱鬧,沒有特別期望,但仍帶來好幾個大袋「掃貨」,並在剛入場不久就已買湯包、紫菜、薯片、冰糖葫蘆等,消費數百元;盼能多舉辦類似的大型展覽,讓一家大細可以一同參加和消費。
羅先生夫婦多年前起便已參加美食節,昨日就到試食節,「睇下點樣試食法」。羅先生分享,今次的試食較近年的美食節多,可以品嘗墨魚丸、紅蘿蔔玉米魚蛋等6款口味的魚蛋;因試食6粒魚蛋都需20元,「圍起上嚟都都唔平」,僅試食就已花約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