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成因至今未有明確定論,但有研究顯示行為及認知問題,或與遺傳基因影響前額葉腦部組織及神經元精神網絡發展有關。理大團隊聯同精神科醫生研究發現,透過「」刺激腦部前額葉神經網絡再結合認知訓練,能有效提升輕微自閉症患者的社交溝通和認知能力。但團隊強調,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治療能否適用於所有患者,及其持續治療的成效與安全性仍處於未知數,有待進一步研究。
微電流刺激治療是一種非侵入式皮質神經調控方法,研究員為患者戴上連接電池的頭套,使用少於兩毫安電流刺激前額葉神經網絡。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副教授韓明怡指出,電池的正極會刺激自閉症患者激活活動量不足的右腦,負極則會抑壓過於活躍的左腦,改善前額葉神經網絡功能,「腦部有好多電線,電(治療)完之後會鋪好咗,傳送訊息都會暢順咗。」
團隊成員陳美恩指,研究共41名14至21歲自閉症患者(無兼患病症)參與,分成兩組,一組20人接受為期兩周微電流治療(每周5次,每次20分鐘)和認知訓練,並與只做認知訓練的21人作對照。而結果顯示微電流治療能有效改善輕微自閉症患者整體缺失的社交功能,提高溝通動機、理解及表達、訊息處理和變通能力,據現時觀察治療效果可持續至少一個月,六個月後效果則進入平頂期並開始有些許下降。
接受治療的中四學生Royce,3歲時被診斷患自閉症,需用輕劑量藥物改善睡眠,2021年1月起接受微電流治療。Royce父憶述,兒子在接受第三次治療後便有明顯進步,如上課時會主動參與討論而非「坐埋一邊」、與老師和同學的交流變多;Royce亦變得能夠表達自己身體不適和不再抗拒吃藥,更因主動向父親表達喉嚨等不適後,發現他染疫。
Royce各方面的轉變,令其父最難忘是早前去日本,首次看見雪的Royce向父親表示,雪好漂亮更主動要求要拍照;這個在他人眼中最普通要求「我等咗十幾年」,他引述Royce指接受微電流治療時只是刺激位置較癢或輕微刺痛,之後無其他不適反應。目前父親最擔心是效果的持續性。
與理大研究團隊合作的精神科專科醫生佘嘉倩指,治療方法初步成效理想,是次對象是少數智力正常或有限智商、無其他合併症的患者,更有個別個案治療後無明顯改變;技術仍處於實驗階段。韓明怡補充,研究團隊未來將會繼續研究微電流刺激治療,包括利用機器學習技術(machine learning)預測治療結果等,強調會以安全為首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