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
不少人認為小童無憂無慮,是人生中最快樂的階段,但有否想過,即使是幼稚園生,亦會有焦慮情緒?有調查發現,超過兩成幼童的情緒健康極需關注,而焦慮會透過不同形式展現,呼籲家長要多留意。
基督教協基會社會服務部委託中大社會工作系,以問卷形式訪問1,317名3至6歲幼童的家長,以了解幼稚園學童的焦慮現況。結果發現,21%幼童的情緒健康極需關注,而焦慮屬於內隱性問題,即不容易察覺。其中幼兒最常遇見的焦慮事件,首三位分別是「對沒有父母陪著睡覺或離家過夜很不情願」、「害怕小蟲或蜘蛛」及「怕黑」。

基督教協基會總幹事黃秀華(圓圖)表示,幼兒焦慮會透過不同形式展現,例如容易忟憎、滿不在乎、不願合作、搗亂騷擾,甚至因怕輸而不玩遊戲,老師、家長往往只顧處理其騷擾性行為,卻忽略背後的焦慮情緒,使問題惡化,更難於管教和相處,呼籲成人要多加留意及觀察。她又指,家長壓力亦導致幼童焦慮,如子女首次獨自往幼稚園,家長會產生緊張或焦慮情緒,從中會影響孩子。而家長處理子女的焦慮時,自己也會出現焦慮的情況。因此幫助家長減壓亦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