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近期發生多宗性侵兒童案件,包括有髮型師涉利誘女童拍性交片、有男演員涉嫌與未成年少女發生性行為,以及有紀律部隊人員性侵6名女童等,引起社會對保護兒童的關注。有保護兒童組織認為,性侵兒童個案有上升趨勢,又指疫情令兒童多留家上網,增加結識性罪犯的風險,建議多管齊下,加強法規及學校性教育,減少兒童受性傷害。
上半年性侵犯兒童個案有213宗
社會福利署數字顯示,本港2019年虐兒個案共有1,006宗,2020年則下降至940宗,但當中涉及性侵犯的個案不跌反升,由2019年305宗(佔全年整體30.3%),上升至2020年的313宗(佔全年整體33.3%)。而單是今年頭6個月,社署已錄得213宗涉及性侵兒童的個案,佔上半年整體32.4%,並已超過去年全年性侵犯個案(313宗)的一半。
疫下停課令性罪犯有機可乘
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黃翠玲向本報表示,近期多宗涉及兒童性侵個案,涉案人正正是兒童身邊或是在網上結識的人士。她說,新冠疫情期間,兒童因為停課而大部分時間在家上網學習,令正在網上尋找獵物的性罪犯風險有機可乘。黃翠玲續指,為降低兒童的戒心,性罪犯大多會投其所好,例如討論電子遊戲等,藉以與兒童建立關係或情感聯繫,當取得兒童信任後,性罪犯便會邀約出來見面,甚至誘使對方提供身體的照片。她稱,若兒童答允,性罪犯可能食髓知味提出更多要求,包括要求其拍攝裸照等。
倡學校增性教育「拒絕侵犯者要求」
每宗兒童性侵個案都是可以預防,而建立周全的兒童保障政策,能有效防止同類悲劇發生。黃翠玲認為,接連發生性侵兒童案件或與兒童性知識不足有關,建議學校加強性教育,「老師要教導學童哪部分身體屬私隱及敏感位置」,令兒童「裝備」性知識,在「不明白、不舒服、不想接受」的情況下,懂得拒絕侵犯者的要求,並在安全情況下逃離現場,再將事件告訴給信任的人,例如家長、老師或社工,然後向社署等機構舉報。她又說,家長或老師若懷疑兒童受性侵犯,亦應予以舉報。
倡「性罪行定罪紀錄查核」改強制
針對網上性罪行有增加趨勢,黃翠玲認為網絡公司應建立安全系統,防止性罪犯藉手機或互聯網通訊「誘識」兒童,意圖對他們作出性侵犯。同時,政府亦應加強法規,她建議研究將幫助僱主評定求職者是否適合擔任與兒童等有關工作的「性罪行定罪紀錄查核」機制,由目前自願性改為強制的法定措施,求職者須申報有否干犯性罪行的紀錄,以阻嚇或減少性侵兒童個案發生。至於政府亦應增撥資源,加強相關宣傳,以鼓勵受性侵犯的兒童,向社署或防止虐待兒童會等機構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