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航空(293)全購香港快運(HK Express)恐遇攔路虎!國泰月初透露可能收購快運後,昨正式宣布擬以49.3億元全購快運100%權益,但因有快運中間控股公司股東有意爭辯協議,而交易需競爭管理當局許可等,令收購存變數。國泰股價昨逆市跌2.5%,分析指作價貴之餘,國泰、港龍及快運共佔本地航空份額80%,料面對反壟斷阻力,亦有意見指快運股東架構複雜,料成事機會少於一半。
年底前完成 將獨立運作
國泰指,交易代價包括22.5億元現金,其餘26.8億元將透過發行及更替承兌貸款票據支付,於今年底前完成,但倘有妨礙交易的訴訟,國泰有權終止收購協議。國泰認為與快運的業務及模式有很大程度互補,交易可產生協同效應,並會繼續以廉價航空模式營運快運,作為一家獨立運作的航空公司。按國泰去年底止業績,集團擁有現金76.53億元。公告披露,截至去年底年度,香港快運虧損1.41億元,而2017年度則賺約6,000萬元。快運在2004年成立,標榜是香港唯一低成本航空公司,以周日飛大阪的單程機票計,快運票價2,418元,未計行李等雜費;國泰則需7,210元。有乘客憂慮國泰收購後,會因壟斷而提高快運票價。
不過,昨有媒體再引述被指反對收購的快運董事長鍾國頌表示,有關交易「繞過股東直接將BVI公司出售」,他正尋求律師意見,反映海航內部對出售快運有矛盾。鍾國頌被指為海航早年大舉海外擴張的香港代理人,據快運2017年的發債文件,他間接控制快運約47%股權,但難以核實是否個人全數持股,更被指在海航創辦人王健意外離世後「落難」,陸續離任海航系內多個要職,更在去年底遭海航入稟追討8.5億元欠款。快運回覆本報查詢時拒絕就交易內容作任何評論,但期盼在新前景下能為雙方帶來協同效應,集團將繼續維持現有的獨立營運及保持低成本航空定位。
大行估佔本地航空市場80%
除股東變數外,市場亦關注交易能否通過反壟斷阻力。瑞銀報告指,國泰、港龍及快運合共佔本地市場分額80%,但計及非本地航空公司分額則不高,仍難確定會否遇上阻礙,惟計及複雜的股權架構,有機會今年底前或未能完成交易。而高盛早前的報告就指,3航空公司料共佔香港機場容量51%。競爭事務委員會回應時指,目前《競爭條例》下的「合併守則」只適用於持牌電訊企業的合併,但「第二行為守則」禁止具有相當程度市場權勢的企業濫用權勢損害競爭。該會指國泰未有就合併建議與其接觸,但明白航空業對香港重要性,因此會密切留意合併建議的進展。
撇除股東爭拗,中文大學航空政策研究中心政策研究主任羅祥國表示,國泰購快運的建議須先獲空運牌照局批准,而公告提及須「獲得有關的競爭管理當局授予所需的許可」,估計指除香港外,仍要配合其他航點國家的反壟斷條例,但他相信兩大關卡過關的機會均高。他又重申,交易對國泰及快運均正面,亦有利香港廉航市場爭取更大分額。
分析指作價貴 股價挫2.5%
另外有一點要留意是,國泰昨公布收購後股價先高後低,由一度升3.4%,變收市逆市倒跌2.5%,報13.34元,成交額1.16億元,距本月初公布有意收購前,累計只升2.5%。倘以收購作價相對快運資產淨值11.19億元計,交易的市帳率(PB)高達4.4倍,摩根士丹利認為收購作價偏高,而交易影響亦只屬中性,但維持「增持」評級及目標價15.6元,潛在升幅17%。
宏滙資產管理董事及投資策略總監林嘉麒表示,倘以資產淨值(NAV)計,國泰的收購價是高,但由於本地航空公司已「買少見少」,加上降低競爭的因素,交易出現溢價是合理,「飛嘅航線都有價值,唔係NAV反映到」。但他指國泰股價快速重返收購消息傳出前水平,估計反映的不是收購價高,而是複雜股權下成事機會低,他認為年底前成事機會不足一半,不建議投資者追入。
交易後 港7航空牌照佔4個
目前空運牌照局對7間航空企業發出以香港為基地的牌照,分別為國泰與旗下的港龍及香港華民航空,另為其即將收購的快運,即共佔4牌照,相信交易後國泰在港航空地位將更鞏固;其他牌照有香港航空及旗下香港貨運航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