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大專院校對本地生和非本地生的取錄比例有所限制,但有人卻利用港府的人才計劃安排子女以「本地生」身份來港升學,教育局現正檢視專上院校對「本地生」的定義。立法會議員張欣宇今(22日)表示,對於有人藉人才計劃安排子女來港升學,但並非真正來港發展,感到關注,認為政策有必要盡快進行調整。
批利用政策空間 該子女當「本地生」
張欣宇說,有人純粹利用政策上的空間,讓子女在取得身份證後當本地學生的身份,但整個過程中,全家人並未來過香港。在這種情況下,有關學生卻和真正本地學生相同的待遇,包括入學機會和學費等。
他還補充,今年是首次出現這種情況,相關的文憑試考生數量增加了超過四成,多了2,000多人,但總共有的僅1.5萬個大學學位,若不及時或堅決處理,問題將會迅速惡化。
教育局長蔡若蓮則指,正檢討專上院校取錄學生時的「本地生」定義,包括參考英國、新加坡等國際教育輸出地方,把學生區分為更多類別,期望可確保取錄上公平之餘,亦吸引到人才來港和留港。
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創會會長、立法會議員尚海龍則指出有三分之二的高才因香港教育制度而吸引來港,「睇子女教育睇得好重」。他擔心修改本地生定義,會令高才覺得香港教育制度朝令夕改,削弱來港意欲。另外,他指出香港是流動度高的城市,不少香港永久居民亦安排子女在外地留學,之後或選擇回流香港讀大學。但今次修改本地生定義,或一同受到影響。他促請教育局在過程中多聆聽各持分者意見,審慎制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