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近期推出全新的「政府資助項目」標誌,圖案以政府總部「門常開」設計為基礎,希望市民更易辨識到有關項目獲政府資助或支持。負責設計的政府新聞處認為,新標誌象徵政府開明、開放和有活力,強調不是取代對外宣傳的「飛龍」標誌,過程亦不涉及額外公帑開支。
半立體斜體設計呈現政府活力
多個獲政府資助或支持的項目,近月都會看見新的「政府資助項目」標誌。政府新聞處今日(18日)正式介紹新標誌,上半部分的圖案以政總「門常開」設計為藍本,象徵政府秉持開明及開放態度,積極與市民溝通,而整個標誌的半立體和斜體設計,就呈現了政府活力、積極回應市民不同需要。
新標誌現時設有紅、綠、藍、金和灰共5種顏色,下方文字亦會因應活動或項目性質,由「政府資助計劃」轉換成「政府美化計劃」、「政府改善計劃」、「政府扶貧計劃」等。政府新聞處長陳偉偉表示,希望新標誌可以讓市民更容易得知哪些項目獲政府支持及認可,冀凸顯到政府和社會各界合作,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歸屬感。新標誌將會陸續出現在合適服務、活動和計劃的宣傳物品,如橫幅、背景板、海報、單張、網站、數碼材料及宣傳影片等。
不會取代對外宣傳「飛龍」
陳偉偉被問到新標誌會否避用某些顏色時指,因應政府資助項目類型眾多,故已提供紅、綠、藍3種顏色,供不同機構因應不同場合使用,又指標誌由政府新聞處設計,並無額外開支。他並指,港府2001年公布的「飛龍」標誌主要用於對外宣傳活動,以彰顯香港國際都會的形象,新標誌則是向市民表示項目獲資助或支持,是推薦市民參與的象徵,因此兩個標誌具不同用途,但不排除部分活動或會兩個標誌同時出現。
政府新聞處下星期起至3月底會舉行巡迴展覽,分別到北角政府合署、香港中央圖書館和北區社區中心等地,向公眾介紹新標誌。另外,有意見認為政府就垃圾徵費的宣傳不足,陳偉偉指環保署已做了很多功夫,但承認宣傳和推廣「永遠可以做多啲」,希望之後會加強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