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房屋供應不足、樓價持續高企,特首林鄭月娥昨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表示政府正跟進研究開徵一手樓住宅空置稅,但無意開徵資產增值稅。有學者認為,稅項是否可增加市面上的房屋供應,需視乎稅率是否具阻嚇力,及對「空置」的定義是否清晰。

(陳奕釗攝)
林鄭月娥在答問會,多番被問及土地及房屋問題,其中,公民黨郭榮鏗指,根據運房局數字顯示,截至去年底有多達9,000個落成單位空置「曬太陽」,要求特首承諾向一手單位徵收物業空置稅,並仿效一些國際城市向海外投資者徵收資產增值稅。林鄭月娥回應稱,認為「應該所有可以用來住的房屋都用來住,不是用來囤積、不是用來炒或其他。」並指財政司長陳茂波之前公開談論此問題時,亦有徵詢她的意見,又指正跟進研究。不過,她表明簡單稅制和低稅率是香港的優勢,故無計劃推出資產增值稅。曾向陳茂波提交相關建議的公民黨會後表示,稅項是針對發展商,囤積大量一手樓單位而不出售,未來兩星期會約見財政司長,商討設立物業空置稅的進度。
差餉物業估價署《香港物業報告2018》指,去年私人住宅空置率為3.7%,屬近20年低位。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認為,在近年空置率不高的情況下,即使推出空置稅亦未必可有效增加市面上的樓宇供應,加上實施稅項或涉額外的行政成本,「如果空置率高嗰陣推都合理嘅,但而家推出相信對樓市影響唔大。」
他又憂慮,如只在一手樓市場實施稅項,會引起自由市場公平性的問題,「可能會覺得點解一手樓有,但二手樓又唔使收?」並強調除非政策令市場有大量單位湧出,否則租金及樓價高昂的問題難以有改善。
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亦指,因本港空置率低,加上業主或因其他理由而暫時無法放售單位,「唔係收稅就可以逼到人唔空置」,認為政府需對症下藥,透過更改土地規劃,按人口需要劃撥土地作住屋用途,如住屋用途由現時的7%增加至10%,已可改善房屋供應不足問題。
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表示,稅項是否有效需取決於稅率的阻嚇力,認為稅率需至少定為樓價的5%至10%,才可迫使發展商出售囤積的單位,加上「空置」一詞有不少灰色地帶,相信政策在立法會討論時將難獲通過。



莊太量:二手樓市場空置稅更有效
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指,在二手樓市場設空置稅會較有效壓抑樓價及增加供應,「你無可能夾硬叫佢賣㗎嘛,叫人出租會容易啲。」但因政府難以得悉單位是否空置,實行上會有困難,建議政府參考其他國家相關經驗,再考慮如何推行。
恒基物業代理營業(一)部總經理林達民稱,雖然大多發展商不會故意囤積單位,「賣到就即刻賣,唔會特登留起。」但相信措施有助加速持較多現貨的發展商,以合理價格出售或出租單位,以平衡成本上升,從而增加市場上的樓宇供應。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主席、會德豐副主席梁志堅早前回應政府考慮引入空置稅時稱,政府要非常小心處理,擔心造成深遠影響,如若令投資者對入市卻步,可能令租賃市場盤源短缺。
(相關新聞見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