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約兩多星期,為期五個月的「土地大辯論」便會正式結束,其後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便會整理各界的意見,向特區政府提交報告。然而時至今日,各界對土地選項的意見仍未達成共識,所有18個選項都收到不少反對意見,可能仍「有排拗」。《am730》早前舉辦了兩場「土地小辯論」公開論壇,多位來自不同界別的嘉賓,亦分別就土地供應及如何運用土地讓市民可「住好啲」各抒己見。
其中《am730》創辦人施永青先生批評居屋抽籤制度的「金句」,便讓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及資訊經濟計劃附屬學者徐家健教授至今仍記憶深刻。他記得施生開玩笑說:「居屋需要抽籤,如果抽籤都可以解決問題,咁每星期只要開多幾次六合彩,就可以解決貧窮問題啦!」而施永青並認為沒有能力置業,又沒有能力申請公屋的家庭,才是最需要政府幫助的一群。
私樓價太高 租戶捱貴租
要怎樣才可以幫助這些沒有資格申請公屋,現正「捱貴租」的家庭呢?徐教授指於「土地大辯論」曾有意見主張「先棕後綠」,甚至有團體認為只要釋放所有棕地用於發展,已可滿足社會對土地和住屋的需求,既可保留新界農地,亦不用填海造地,可避免引起更多爭拗。
棕地變貨場 重置需考量
「土地小辯論」的其中一位講者,資深產業測量師彭兆基便於論壇上與各位上了一節關於棕地的歷史課。彭兆基亦同意發展新界棕地是可以考慮的土地選項,然而此選項需要面對的最大困難,是如何重置於棕地上作業的營運商。新界棕地不同於外國的荒廢工業用地,由於種種歷史原因,很多新界的荒廢農地經已被用作其他行業,包括回收場、倉庫、貨櫃場、停車場、修車場,又或其他港口後勤服務等等。「如要發展棕地,政府除需要向地主賠錢外,是否就不用考慮如何重置這些儲藏大型建築器械的倉庫呢?」徐教授反問道。
「其實我的答案很簡單,我當然支持發展棕地,但農地又如何呢?香港的農地於幾十年前已開始式微,大部分農地其實只是沒有其他棕地用途/產業的荒廢土地。當香港的土地已嚴重短缺時,我看不到『先棕後綠』有甚麼邏輯可言。」徐教授認為,我們要發展棕地,同時更要發展其他已荒廢的農地。
徐教授指於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的18個供應選項中,他仍是頃向優先選擇公私合營發展農地,因這是目前有機會較快可見成效,且可以提供較大面積土地的解決問題方法。當然,可能不少人會提出反對,如有人提出其他可行的選項,其實他亦會贊成,只是農地是目前少有可快速提供大規模發展大型屋苑的選項。而棕地一來分布較為零散,二來要商討重置業戶亦需要一定時間,會拖慢發展速度。
條款要列明 協議快達成
另一焦點選項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雖然也是可以考慮的方案,但引起的爭議亦較大,他建議政府可要求高球會繳納市值租金,並將部分球場地回收發展,但條款則需要詳細再商討。至於有人提出發展郊野公園邊陲,他相信就算選項被接納,但發展速度也會比農地及棕地緩慢,因政府和發展商只要就補地價、公私營房屋所佔比例等可達成協議,應該很快可以落實發展,比傳統的發展方案要快很多。
至於有人擔心發展商以「擠牙膏」方式發售圖利,只要於批地條款中列明發展商所興建的樓宇要在指定時間內落成並出售,否則便要接受懲罰,而相關條文亦要透明讓公眾知悉,可確保進度和加快市民上樓。「其實無論任何選項,最重要也是可快速提供可發展的土地,以加快興建物業進度,否則我也不會支持。」他並指公私合營發展農地於外國並不新鮮,但香港已很久沒有相似做法,如有成功的先例,讓市民先見到成果,相信可減少反對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