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施會發表《香港貧窮狀況報告2023:疫後復常下的兩極化復原》,發現今年首季香港整體貧窮率達20%,逾136萬人處於貧窮狀態。比較最貧窮及最富裕的10%住戶月入中位數,貧富差距由2019年的34.3倍大幅擴大至今年首季的57.7倍。樂施會指,反映即使疫情過去、社會復常,低收入和高收入家庭的經濟復原進展呈兩極化,高收入家庭較能受惠於經濟復甦,而低收入家庭不單未能受惠,更要面臨新挑戰。
今年首季,最貧窮的10%住戶家庭月入中位數只得2,300元,較疫情前大跌34%。相反,最富裕的10%住戶家庭月入中位數達132,600元,較2019年上升逾10%。而整體家庭月入中位數為29,500元,較疫情前微升1.7%,即是500元。在職貧窮問題在疫後仍然存在,今年首季有近21萬人,佔就業人口中的6.4%,即使有工作都依然貧窮。近60%在職貧窮人士均有全職工作,按行業分析,在職貧窮比例最高的為「零售、住宿和餐飲服務」,每10人就有1人是在職貧窮。
樂施會建議政府調高最低工資
今年首季的失業率是3.1%,即是114,800人,當中逾40%處於貧窮狀態,60%貧窮失業人士指被公司遣散或解僱,反映基層工友在疫後仍處於就業不穩。逾57%貧窮失業人口失業達2個月或以上,更有31%失業半年或以上。
樂施會總裁曾迦慧表示,隨着社會全面復常,但貧富懸殊問題愈發嚴重,貧窮家庭復原速度遲緩,對整體社會已響起警號。樂施會呼籲政府考慮進一步輸入外勞前,應先透過調高最低工資、創造就業及提供其他誘因,協助基層就業。每年調整最低工資方面,建議應能追及通脹、符合「一養一」原則及高於平均綜援水平。另外,樂施會建議政府向外判工支付生活工資,並每年公布生活工資水平,令有能力的僱主可自願選擇向基層員工支付生活工資。樂施會亦建議政府將「社區客廳」計劃擴至18區、為劏房設立「起始租金」制度、延長簡約公屋居住期限,直至住戶獲分配公屋。樂施會亦建議公營部門創造更多彈性工作崗位,例如政府舉辦海濱夜市,可公開招聘清潔員、場地管理人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