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歡,離別苦。」年屆七旬的李守義,十年前與兄長陰陽相隔,因行動不便,墳場的石級亦成為他無法跨越的障礙,一直未能親身到兄長墓前致祭。幸而,在聖雅各福群會「落得樓」服務的幫忙下,他終在今年重陽節前夕,昨到兄長的龕位前與亡兄盡訴心中情,他憶述:「在我哥哥彌留之際,我曾對他說,如果真的有來世,希望我們再做兄弟。」
![李守義](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39107015_Ww.jpg?itok=mFRTEdsy×tamp=1738818608)
李守義
李守義與兄長因家庭問題自幼在孤兒院長大,曾有美國夫婦打算收養他,但他不想與兄長分隔萬里而拒絕,手足情深可見一斑。長大後兄弟倆感情仍然要好,互相扶持。可惜10年前兄長因病離世,3年後獲編配柴灣華人永遠墳場的骨灰龕位,若要掃墓,便要登上數百級樓梯才可到,對早年因意外截肢、要坐輪椅又獨居的李伯可謂難如登天,亦令他一直耿耿於懷。
聖雅各福群會於4月推出「落得樓」計劃,利用樓梯機幫助有需要人士出行。李伯亦機緣巧合下知悉計劃,他昨坐上樓梯機,再由義工操作下,終能與兄長再度「相見」。他手執鮮花來到龕位前,既心情激動亦滿懷感恩,他表示:「人不只是珍惜眼前人,逝去的親人亦要珍惜。」
該機構「落得樓」服務負責人楊慧蘭表示,將服務擴至掃墓,因不時看見行動不便人士無法掃墓,「落得樓」服務除幫助掃墓及外出覆診,亦可助他們外出活動,擴展社交生活。
現時除聖雅各福群會提供「落得樓」服務外,亦有3間機構包括香港明愛、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及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提供服務。市民可於3天前預約,單次收費10元,而領取傷殘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及綜援者則免費。
![李守義在義工協助下,使用樓梯機到兄長龕位前掃墓。(曾怡攝)](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39107012_dy.jpg?itok=H3TRCRZp×tamp=1738818608)
李守義在義工協助下,使用樓梯機到兄長龕位前掃墓。(曾怡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