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今起在落馬洲河套區「中央援港應急醫院」推行「日間放射診斷服務先導計劃」,首階段先安排新界東醫院聯網的合適病人接受電腦掃描造影和磁力共振掃描造影等服務,預料每日可提供約30個掃描造影,一年可提供7,000次,計劃首年約有1,000名病人受惠;並稍後推廣至新界西醫院聯網,並逐步涵蓋其餘聯網的病人。醫管局會在上水安排接駁專車每日8班接載病人。
去年第五波疫情期間,中央在落馬洲河套區委託興建「中央援港應急醫院」及方艙設施,相關設施去年底移交特區政府,隨着疫情緩和,應急醫院一直處於備用狀態,為更善用資料,醫管局今在上址推行「日間放射診斷服務先導計劃」。服務對象為12歲至80歲屬非緊急、行動自如的非住院病人,並須已輪候8個月的第二優先類別個案、輪候逾18個月的例行個案、正等候排期等的合適非緊急個案。病人由所屬聯網醫院轉介,但可選擇是否參與。醫管局指每個聯網接觸了約數千人,初步估計有約兩成病人有興趣參與計劃。
醫管局放射科統籌委員會主席李醒芬昨表示,醫管局接收河套應急醫院時,院內有3部電腦掃描器(CT Scan)和1部磁力共振機(MRI),經過院方醫學物理學家的檢驗,亦獲輻射管理局及其他相關部門發牌,可確保安全。他透露,其中一部CT Scan可提供320排電腦掃描,可縮短掃描時間並提升精準度,比目前本港醫院常規使用的64排先進,而現時醫管局只擁有兩部類似規格的高規格掃描器。他補充,現階段只會使用較高規格的320排,提供腦部、鼻竇、眼眶、腹部和盆腔、胸腔的造影檢查,有關造影不需要打顯影藥,以增加安全。至於該磁力共振儀器,配備特定射頻線圈,可檢查脊柱、肩膀、膝蓋和足踝等。兩組儀器合共可提供19個電腦掃描和9個磁力共振造影檢查。
談及駐院人手方面,李醒芬指,該院每日會有20名放射技師、護理人員等,來自新界東聯網的醫院放射診斷部團隊,其他聯網的醫院亦有支援服務,會透過醫管局特別酬金計劃及自選兼職,聘請人手支援運作。
被問到先導計劃可減少病人多少輪候時間,李醒芬指,先導計劃可以減輕急症室壓力,「全港公立醫院的所有(電腦掃描及磁力共振)儀器都在急症室內,當有急症病人需要照時,其他病人的預約會延誤,這樣的情況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