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已展開全港防蚊滅蚊行動。(資料圖片)
食環署公布每月全港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指數由6月的11.3%,上升至上月的15.7%,顯示白紋伊蚊在社區滋生的情況普遍。
而上月57個監察地區中,有15個地區指數達到或高於20%的警戒水平,全港指數最高的地區首五位依次為油塘(45.1%)、禾輋(42.6%)、將軍澳北(33.3%)、荃灣西(29.8%)及屯門西(28.7%)。而油塘與禾輋上月指數超過40%,代表該區有接近一半的地方有白紋伊蚊滋生的情況。
食環署指,非常關注蚊患情況,已在指數較高的地區啟動跨部門滅蚊應變機制,與各相關部門及持份者協調防治蚊患工作。署方續稱,白紋伊蚊是傳播登革熱的病媒,亦可傳播寨卡病毒,加上夏季炎熱多雨有利蚊子短時間內大量繁殖。而本港本月至今已錄得16宗本地登革熱個案,呼籲市民與政府同心協力,持續做好防蚊滅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