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示植物油成份少於10%。(陳奕釗攝)
不少市民喜歡夏日郊遊,但防蚊工夫要做足。消委會檢視市面69款驅蚊產品標籤資料,發現三成無列明所含驅蚊成分濃度,兩成半標示所含濃度少於10%,則令防蚊效果成疑。而不論天然或合成的驅蚊成分,均有機會刺激眼睛或皮膚,部分更不適合嬰兒使用。總幹事黃鳳嫺提醒,任何驅蚊產品均要小心使用,母親餵哺母乳前要清潔好雙手及身體;成人應先用於掌心才塗抹兒童身上。
測試中69驅蚊產品,包括39款噴霧裝及11款屬乳液/滾珠/液態裝(每瓶售26至213元);14款為驅蚊貼(每盒20至99元)、4款手帶或手環(平均每條售1.8至19.5元)及1款濕巾(售32元)。部分產品含化合物如派卡瑞丁和IR3535不適用於兒童及嬰幼兒身上,有機會引致皮疹、水泡、刺激皮膚及黏膜。逾六成半(28款)天然產品標示含香茅油,或輕度刺激皮膚、眼睛、喉嚨、引致咳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