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委會建議市民要向商戶了解退款安排等細則。(陳奕釗攝)
剪髮舖開到「總有一間喺左近」,速剪店近年更大行其道。消委會去年接獲77宗理髮服務的投訴,有七旬老婦原本只欲光顧染髮服務,卻被店員圍攻遊說購買近萬元的「防衰老及活氧療程」,最終在消委會介入下獲退款;亦有市民曾在速剪店用35元優惠價買「單剪券」,該店其後結業,需「補錢」才可改到另一分店使用。
去年的77宗投訴包括單剪券未能兌換和高壓推銷大額染髮服務等問題,今年首季亦已接獲21宗投訴。七旬梁婆婆便是苦主之一,去年她光顧理髮店染髮後,正想付款離開之際,4名店員即上前「圍攻」,向她推銷近萬元的「防衰老及活氧療程」,並語帶威脅地說「買啦、買啦」,梁婆婆當時不知所措,又有感職員煩擾,半推半就地取出信用卡「碌卡」付款。梁婆婆的兒子得悉事件後,登門追款不果,其後再致電公司熱線,但對方驚聞「退款」二字即時掛線。兒子遂向消委會投訴,在該會介入下,獲安排退款。
速剪店近年深受市民歡迎,勝在剪得夠快、價錢夠平,亦因而衍生投訴。楊先生去年光顧油塘的一間速剪店,職員便遊說他用35元買「單剪券」,較50元的單剪服務便宜。其後油塘店結業,需轉往光顧藍田店,楊先生亦掏出早前購買的「單剪券」付款,但職員告之單剪券不足付費,因該店單剪為55元,要求楊先生補回20元差額。楊先生批評該店做法不合理,單剪券上只印有使用日期,亦未有寫明附加費。消委會跟進投訴後,藍田店堅持做法並無不妥,該會將案轉交海關,調查有否違反《商品說明條例》。
針對理髮店服務投訴趨增,冷靜期到底應否涵蓋?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只稱需再觀察,現時希望盡早為健身及美容行業的冷靜期立法,未來有望通過附屬法例,遏止不良營商手法。消委會提醒商戶,不應欺負長者判斷力減弱而將他們視為銷售圖利目標,同時消費者要留意預繳式消費風險,付款前要三思,審慎考慮自身經濟能力和實際需要。
消委會呼籲,不論使用單次理髮服務,或是購買護髮療程或單剪券,消費者都應要求商戶發出單據,並主動詢問退貨和退款安排、使用地點及有效日期等重要條款,需要時更可向店舖提出將重要條款列明在單據或代用券上,保障自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