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兩成二新冠肺炎患者曾出現肝臟受損,推斷這類患者病情惡化至需留醫深切治療部、使用儀器輔助呼吸,甚至死亡的風險較其他患者高近八倍。研究團隊建議醫生治療時,留意藥物對肝臟帶來的毒性,定期為患者檢測肝功能,及早發現病情有否惡化。
中大醫學院分析1月23日至5月1日首1,040名本港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數據,年齡介乎22至52歲,發現22.5%人肝酵素上升、肝臟受損,僅約4.3%人為乙肝或丙肝患者。
在曾入深切治療部、插喉及病逝的患者當中,多達71%人肝臟受損。團隊推斷有肝臟問題的確診者病情惡化的風險高八倍,年紀大風險則更高。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臟科教授黃麗虹指,相關患者中,六成人曾用蛋白酶抑制劑、五成多曾用利巴韋林、三成曾用干擾素,曾食用這3種藥物的病人,肝臟受損機會高九成。但她補充指,同時用3種藥的患者其病情亦較嚴重,患者病情亦會影響肝臟。因一般肺炎亦可能造成反應性肝炎,而新冠肺炎患者血壓含氧量不穩定,亦造成缺血性肝炎。
黃又指,今次研究的患者年齡中位數為35歲,報告結果指出,年紀大是增加患者肝臟受損的重要因素,近日確診者平均年齡上升,若延續研究,肝臟受損比率料會再上升。
團隊研究成果已於醫學期刊《Gut》發表,團隊建議治理新冠肺炎患者時,應盡量減低藥物對肝臟的損害,若已知有肝病,更應每周做兩次肝功能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