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蘭勝會上月獲政府納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本港多個社區都會在每年農曆七月舉辦。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表示,去年共有46個團體申請在康文署康樂場地或房屋署轄下屋邨範圍的場地舉辦盂蘭勝會和神功戲,各申請團體共預計有5.2萬人參與,而過去5年合共有118個團體申請。
學校課程已涵中華文化元素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稱,康文署有透過「非物質文化遺產資助計劃」鼓勵社會參與,資助社區人士及機構籌辦有關盂蘭文化的活動,加強對盂蘭勝會的支持。計劃至今已資助多項有關項目,包括盂蘭文化節、盂蘭勝會及相關的論壇、展覽、導賞和虛擬博物館等。康文署轄下的非遺辦事處,亦會與旅遊事務署和旅發局合作,加強從不同途徑向全球旅客推廣香港非遺,包括盂蘭文化。
此外,羅淑佩指現有學校課程已涵蓋中華文化有關的學習元素,例如小學人文科課程已包括認識中國傳統節日故事由來、習俗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文化遺產保育與歷史傳承活動。2017年列入首份香港非遺代表作名錄的「潮人盂蘭勝會」,亦包含在初中歷史科課程內,學生可透過認識勝會,加強了解居港潮人社群的關係和傳統。
議員關注放寬盂蘭勝會小販擺賣否
提出質詢的民建聯顏汶羽關注,當局會否放寬盂蘭勝會的小販擺賣的相關規例,以容許更多小食檔擺賣吸引更多人流。羅淑佩稱,在場地以臨時攤位形式烹煮或翻熱預製食物,只需要向食環署申領臨時食物製造廠牌照,毋須領有小販牌照,食環署會盡量給予申請人最大彈性,一般會在12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