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比賽分秒必爭,每個細節動作均是勝負關鍵。理大團隊研究以科技結合生物力學,冀提升泳手表現。團隊利用可穿戴式感測器及水下拍攝系統,通過捕捉及分析游泳運動員的起跳動作及游泳姿勢,輔助教練設計合適的訓練方法。主要研究的項目包括起跳動作分析、游泳推進力分析,以及肌肉運用分析;泳隊學生經六周的訓練後,平均起跳速度較以往快0.127秒。
理大體育科技研究院與女拔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共建「香港理工大學—拔萃女書院人工智能游泳科技實驗室」,推進體育科學和科技領域的研究。女拔提供校內的游泳設施,供理大研究人員裝設相關器材採集數據,並讓學生游泳運動員參與研究。研究由理大體育科技研究院核心成員兼康復治療科學系助理教授蘇俊龍帶領,針對游泳運動員的重點訓練項目,研發和探討系統性的生物力學訓練方法對提升游泳表現的成效。
在起跳動作分析,團隊將水下表面肌電採集系統置於運動員小腿,實時捕捉起跳的瞬間動作,並配合軟件分析,協助運動員及時改善起跳姿勢。團隊邀請3名女拔泳隊學生參與6周的訓練,利用系統於訓練前後比較及分析參與運動員的起跳反應等數據,結果顯示參與運動員的平均起跳速度較以往快0.127秒。
50米自由泳每秒快0.02至0.03米
在游泳推進力的分析,團隊則運用水下表面肌電採集系統和游泳推進力測量器,分析運動員游泳時所產生的推進力。團隊邀請約30名來自理大及本地體育組織的學生運動員參與8星期的針對訓練,結果發現參與運動員游泳時產生的游泳推進力平均提升約10%。以50米自由泳為例,速度加快每秒0.02米至每秒0.03米。至於肌肉運用分析,團隊採用防水可穿戴式表面肌電感測器和水下拍攝系統,捕捉運動員自由泳時起跳、游水及轉身的肌肉運用。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表示,在訓練中有效融合科技應用,有助發揮運動員的潛能,爭取佳績;亦很高興能與拔萃女書院合作,提升學生運動員的競賽水平,相信可通過參與科研工作,培養同學對創新科技和數理工程知識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