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18-02-02 06:00:00

研製機械人助中風病人 港產設計師:冀成普及產品

分享:
何思傑期望自己研製的技術,最終可成為大眾化的產品,讓更多病人受惠。

何思傑期望自己研製的技術,最終可成為大眾化的產品,讓更多病人受惠。

因中風而四肢活動受阻的病人,若適時獲得適量復康治療,將有助恢復活動能力。有港產設計師研製出「長者上肢訓練機械人」,為中風病人或長者提供上肢肌肉訓練,縱使在研製的過程處處碰壁,資金拮据,但仍希望機械人變成市場能夠承擔及普及的「產品」,改善長者的生活。文:簡淑敏   攝:林俊源

何思傑團隊經過一番努力,已研製多款醫療復康產品。

何思傑團隊經過一番努力,已研製多款醫療復康產品。

Zunosaki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何思傑(Newmen)曾於理工大學擔任研究助理多年,曾參與多項研究項目,但鑑於大學研究只有產品的概念,缺少將科研普及化的後續;因此他希望將科研結果進一步推出市場,讓更多人受惠,故他離開穩定的大學崗位,利用僅有的積蓄創業,從大學所得的經驗,研製「長者上肢訓練機械人」。


由被動訓練變成主動訓練
何思傑表示,很多患者於中風後,上肢可能會收縮,若沒有適量訓練,患肢肌肉便會逐漸衰退,大腦接收不到訊息,「咁唔郁就真係唔會再識得郁」,而傳統物理治療多是拉繩等被動式運動,患者只靠「好手帶動壞手」,訓練成效遜色。至於「長者上肢訓練機械人」就是將被動式運動變成主動式,先將電極貼片貼在患肢上的特定肌肉位置,然後再套上機械人,當患者想運用正確肌肉,機械人便用郁動開始訓練,而治療師會亦可調校機械人的力度,讓大腦重新接收控制肌肉的訊息,即使患肢已完全屈曲縮起,只要「想郁邊嚿肌肉,機械人就會帶動」,這除了有助改善患者的活動能力外,更可提升患者的自信心,對治療亦有一定成效。


奪設計獎項衝出香港
研究團隊亦不時在一些老人中心或社福機構後,為機械人作測試,其中一次曾邀請10名病人,於一個半月至兩個月內,接受20次、每次約半小時至1小時的訓練,發現上肢活動能力均有改善。有見及此,何思傑認為,科研成果值得普及,期望日後可以獲支持大量生產後,價格下降,令更多人受惠。何思傑除了「長者上肢訓練機械人」外,亦憑另一件項目「老人腿強化器」獲得2017「香港智營設計大賞」的獎項,稍後便有機會遠赴德國參展,將設計推廣至外國。


港硬件科研有困難
隨著人口老化,相信應用於醫療復康的新產品需求增加,但在本港從事科研工作,過程充滿不少辛酸。何思傑表示,大學有資助,研發一件機械手可以用400萬元,但自立門戶,用的就是僅有的積蓄「少一個零嘅幾十萬」,根本無法負擔如此龐大的開支,因此從採購、人手等所有範疇都要「慳到盡」,目前全公司連同他只有3人運作。他又稱,雖然政府在科研項目上已有不少支援,但仍有進步空間,希望政府可以鼓勵更多投資者,對這些醫療復康硬件科研投放資金,協助更多科研項目的發展。

adblk6
機械手透過電極貼片,感應患者的肌肉,展開訓練。

機械手透過電極貼片,感應患者的肌肉,展開訓練。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