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民眾早年在野外發現小龍蝦。(互聯網)
日本環境省專家本周開會討論後建議,將俗稱小龍蝦的克氏原鰲蝦列為「特定外來生物」,禁止進口、銷售和野外放生,藉此阻止早已破壞當地生態系統的小龍蝦繼續在野外大量繁殖。
小龍蝦原產於北美,1920年代被帶到日本,近100年間蔓延至全日本,在淡水湖泊、河流、稻田及排水溝等繁殖棲息。牠們壽命可長達5年,屬雜食性,吃掉許多小魚、昆蟲和水生植物等,令其他生物棲息和產卵地逐漸消失。
傳播疾病 破壞農作物
再者,陽光直射令水溫升高,致水中環境不穩定、變得渾濁,不適宜生物棲息,生態系統亦受破壞,但小龍蝦可適應極差水質,只剩牠們能存活。小龍蝦也容易傳播疾病給本土物種,並破壞農田。
從官方照片可見,神奈川縣一處池塘原本生機勃勃,被小龍蝦入侵後變成一潭死水,池水混濁、呈褐色,水生植物、魚類和昆蟲等消失。
環境省專家周二開會指,因接連收到生態系統和農作物受損的報告等,有必要加以監管,建議基於《外來生物法》將小龍蝦列為「特定外來生物」,禁止進口、銷售和野外放生,違者可判監和罰款。共同社報道,專家們最快8月完成建議彙整,環境省將跟進,料最早可於2023年實施。專家亦建議將巴西龜列為「特定外來生物」,目前名單上共有156個物種,包括紅火蟻和黑鱸等。

神奈川縣池塘本具生物多樣性(上),被小龍蝦入侵後變得渾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