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防波堤被質疑有施工問題,路政署昨指防坡堤經過緊密測試,足以抵禦300年一遇風浪,去年經歷特大颱風「天鴿」亦無移位,市民應可放心。署長鍾錦華引述大橋管理局,指大橋設計在2014年確認後,施工圖再無修改,而現時項目與施工圖標示一致,並無地方需要修補,但坦言政府在大橋建設上屬管理角色,並無取得大橋項目所有圖紙。
路政署前日到珠海與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會面,並到人工島實地視察,署方昨召開記者會交代詳情。鍾錦華指,防波堤設計科學、合理和安全,引述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在過去一年,目測過人工島的防波堤及用作保護隧道的扭工字塊,亦無發現有移位,又指前日他們視察後認為並無出現被沖散的情況。他又曾到隧道沉管觀察,並無移位、裂紋或滲水,並提及經歷去年特大颱風「天鴿」襲港,故應對項目有信心。
路政署首席政府工程師江大榮亦指,前日聽取大橋管理局講解,人工島防坡堤經過緊密測試,以防風浪衝擊的影響,並有相當高的標準,可抵禦300年一遇風浪,預計水位可高達9.5米。
與施工圖一致 無地方需修改
被問及在2009年的設計圖中,人工島的擋浪牆外有防撞部分,與目前外觀有出入,鍾錦華回應指,整個項目的最終設計在2014年經核實及批准,故在2014年之前的所有圖則都屬「階段性概念」,又指現時所有工程都是按照當年核實的施工圖進行。他再引述大橋管理局指,2014年確認項目的最終設計後,施工圖則再無修改,而港府經視察後證實,項目現時情況與施工圖標示一致,並無任何地方需要修補。
管理局「不會事無大小都呈報」
但被問到署方有否取齊項目所有圖紙,鍾錦華表示整個項目的圖則數以萬計,政府的角色是在管理層面,而非建設大橋,因此「無需要」、亦「不會」索取及查看所有圖紙。他指出,三地政府成立的大橋管理局,當中有香港成員擔任其中一位副局長,而港、珠、澳三地亦有組成相關委員會,從整體監察工程進度,而每月亦有工作例會,管理局需呈報問題,認為港府有在高層次監督工程,但表示管理局「不會事無大小都呈報」。
鍾錦華又指,今次主橋環境在外海,因此不能與香港一般方法作比較,但強調大橋是國家級項目,施工標準特別高,並會採用三地較高的施工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