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樸房」規管制度諮詢下周一(10日)完結,告別劏房行動召集人鄭泳舜及其他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學鋒和陳勇昨(3日)向「解決劏房問題」工作小組提交對「簡樸房」規管制度的綜合意見書。鄭泳舜指出,不少劏房業主憂慮現時要求至少有一扇可開啟並須面向街道的窗戶建議,對改裝現有劏房單位有困難,或令相關單位供應減少。
鄭泳舜倡設「簡樸房」示範單位
鄭續指,現有劏房業主未能完全掌握合規「簡樸房」的標準情況,提出不同程度的憂慮,建議當局設「簡樸房」示範單位,並參考市建局「樓宇復修資源中心」,為新制度設立綜合諮詢平台,以讓業主、租客因應有關規管制度的實行而產生的問題。
陳學鋒就指,當局將盡快於今年中就相關的法例提交至立法會進行審議工作,盡快實行有關的登記認證工作,是可加快減少現在的劣質劏房數量,但業主登記後寬限期應宜鬆不宜緊,期望寬限期定於約24至36個月,以配合現有劏房租管「2+2」租約期的標準,料可減少業主與租戶的租務糾紛。
陳勇憂過渡屋簡屋未能安置全部受影響戶
對於未納入「簡樸房」規管範圍的劣質劏房、工廈劏房等,陳勇表示,雖然當局有信心現時有2萬過渡性房屋及正陸續落成的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可安置受影響居民,但上述的單位未必完全滿足實際情況,建議檢討現時相關的申請條件,以支援更多有臨時住屋需求的市民。
因應政府提出的「簡樸房」規管制度,就居住面積及高度的最低標準、廚廁規格以至單位防火結構等安全要求,民建聯認為是讓市民有了最基本的保障,有望提升及改善居住質素;惟仍提醒當局須更全面地檢視新規管制度實施後的影響,包括要求有關政策局盡快檢討現有《床位寓所條例》,避免原有劏房單位變為床位房出租,令市民居住生活質素進一步向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