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18-10-02 06:00:00

精神分裂症誤解多 逾七成以為心理或性格所致

分享:
王明爍指(右四)指,大部分精神病患者無暴力傾向。(李卓謙攝)

王明爍指(右四)指,大部分精神病患者無暴力傾向。(李卓謙攝)

近年多部以精神科疾病為題的電影都引起社會關注,但大眾對精神科疾病認知不深,不少人仍有誤解。一項調查發現,逾七成人誤以為精神分裂症是由心理或性格問題引起,逾半人更認為心理或行為治療可以取代服藥。關注團體期望,新一份《施政報告》可增撥資源多作宣傳教育,消除大眾以至病人和家屬對精神分裂症的誤解。 

 

4個關注組織委託樹仁大學,於6月期間訪問1,004名成年公眾人士,分別有約四成人誤以為大多數精神科疾病的患者有暴力傾向;或以為只要患者保持心情開朗和適量運動,即使不服藥都可以痊癒。

adblk6


須用藥神經遞質平衡
本身是精神科醫生的香港心理社會康復協會主席王明爍指出,該症與患者大腦中的神經遞質不平衡有關,亦有遺傳因素,並非由心理或性格問題;又澄清大部分患者均沒有暴力傾向,只有少數人會因為幻覺和妄想的病徵才出現暴力行為。他表示,患者須以藥物保持腦內神經遞質平衡以免復發,心理或行為治療只可作輔助。

另外,調查亦訪問317名患者,發現病人本身亦有不少誤解,當中過半人誤以為該症是由心理或性格問題引起,近四成人以為復發不會損害腦部。香港精神康復者聯盟執委會主席鄺志輝表示,現時對於患者和家屬的教育及支援非常不足,患者又往往需要請假覆診,影響他們重投社會,希望精神科門診可延長服務時間或設夜診,減低對患者造成影響。


冀增資源用長效針劑
王明爍透露,去年已嘗試約見當局反映意見,惟至今仍未能成功會面,期望政府可盡早正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需要並作相應支援。他又再促請當局,增撥資源讓患者轉用副作用較少而藥力維持更久的第二代長效針劑,避免他們忘記或拒絕服藥,以致病情復發和令腦部進一步受損。

amJetso送太興鮮臘腸 👇立即按此參加

amJetso送太興鮮臘腸,立即按此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