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布下年度賣地計劃,共推出13幅住宅用地,首季推出醫院道和灣仔皇后大道東269號地皮,共涉270個單位。另下年度亦將推出4幅商業用地,當中以旺角前水務署用地規模最大。因應近年市場屢見納米樓,俗稱「限呎樓」最低單位面積要求,今日起擴展至私人重建項目。
政府下年度推出的13幅住宅用地,港九分別佔4幅和2幅,新界則達7幅,分布大嶼山、掃管笏、荃灣等。連同港鐵、市建局、私人發展等,料全年私人房屋土地可供應17,940個單位。當局亦推出4幅商業地,可提供近296,800平方米樓面面積;以旺角前水務署用地最具規模,總樓面面積達141,600平方米。
最低單位面積280方呎
當局於第一季度先推兩幅住宅地,包括灣仔皇后大道東269號和醫院道,共提供約270個單位。同期私樓供應還包括東涌配電站鐵路發展項目(1,600伙)、西營盤崇慶里/桂香街市建局項目(165伙)和一個私人發展項目(35伙),首季合計可提供約2,070個單位。
發展局亦宣布,最低單位面積要求,即實用面積至少達26平方米(約280平方呎),今日起擴展至私人住宅發展的換地和修訂地契申請,政府賣地、港鐵和市建局項目亦會實行。
發展局長黃偉綸相信,納米樓佔市場供應量不高,對供應不會有太大影響。
被問到近期市況會否影響賣地進程,黃偉綸表示,政府會持續穩定地供應土地,短期波動非政府首要考慮。若果經濟一差就大幅收縮供應,對社會代價並不小,「今天我哋無推出嚟,到時候追唔返。」
中原測量師行張競達指,皇后大道東269號地皮料可享東半山山景,可作中小型屋苑發展,估計每呎樓面地價約15,000元;醫院道地皮位處半山,供應罕有且規模較小,適合發展中小型單位,料每呎地價約16,000元。
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形容,當局推出的土地以「蚊型地」佔多,不少是多年滾存的「籮底橙」。他建議政府加快新發展區前期工作,盡快實現「糧倉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