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於湖北宜昌、橫跨長江的三峽大壩變形?有海外網民上周一發圖文指,根據Google Earth衛星圖片,「三峽大壩已經變形」(圖1),恐危及半個中國的人民,但有內地航天遙感專家認為,所謂變形只是相關遙感衛星成像時出現技術問題,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則在前日展示上周五拍攝的三峽大壩照片(圖3),強調1994年興建大壩時,同步在壩體設置12,087個監測點,截至4月有2,681個監測到介乎負1.82毫米至正28.7毫米之間的輕微位移,「各建築物工作性態正常,工程運行安全可靠……各項指標均在設計允許範圍內」。
一名自稱「華裔獨立學者」的網民「冷山」,上周一在Twitter發圖文指,「三峽大壩已經變形,一旦潰壩,半個中國將生靈塗炭」,惟不少網民認為,「這明顯是地圖問題」、「衛星拍攝時間和角度不同,影像後期處理存在一定程度的變形」。官媒《環球時報》亦引述航天遙感專家指,相信是相關遙感衛星影像有技術問題,因為遙感衛星拍攝時,通常會被其本身角度與速度、地球曲率、地球自轉、地形起伏及地面建築等影響,導致圖像扭曲、偏移等,要「矯正」就需要使用精準的數值地形模型、參考數據及幾何糾正演算法。
官方出衛星照證正常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則於上周四展示由光學遙感衛星「高分六號」最新拍攝的三峽大壩(圖2),可見大壩筆直、正常。據悉,高分六號去年6月發射,今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其特點為高解像度及高品質、高效能成像。不過,冷山指,將該照片不停放大,「基本可以發現問題又來了」,卻未提及是否又「變形」,至前日又用Google Earth 3D功能展示三峽大壩360度景象,力證大壩已變形。然而,三峽集團同日發圖文解釋,根據歷年監測,壩基沉降穩定,垂直位移介乎1.45毫米至26.69毫米,上下游方向水平位移介乎負0.24毫米至正4.63毫米,位移差距呈河床中間大、兩岸逐漸減小,符合重力壩變形規律,壩體變形處於彈性狀態;壩頂上下游方向水平位移介乎負1.82毫米至正28.7毫米,主要是受水位和溫度影響,而一般是冬季向下游位移,夏季向上游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