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海道大學稱已將人造衛星暫扣在國際太空站(圖)。(資料圖片)

緬甸軍方持續鎮壓示威。圖為安全部隊周日發射催淚彈驅散克欽邦Hpakant城鎮示威者。(路透社)
緬甸軍方推翻民選政府,並連番鐵腕鎮壓示威,遭國際社會制裁。日本北海道大學擔心他們替緬甸研製的該國首枚人造衛星,會被軍政府用於軍事用途,已將該枚衛星暫時扣留在國際太空站。
這枚造價1,500萬美元(約1.17億港元)的衛星,是北海道大學與緬甸航太工程大學(Myanmar Aerospa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MAEU)合作計劃的一部分,按計劃,將部署兩枚50公斤重的小型衛星,配備用於農漁業監測的攝影機。
緬甸軍方2月1日發動政變奪權,日本官員與人權關注團體均憂慮,這些衛星的攝影機可能被用作軍事用途。兩名北海道大學主管對路透社稱,該衛星部署計劃已暫停,正待大學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JAXA)作討論。一名大學專案經理指:「我們不想和軍方有任何牽連。這並非衛星原本用途。我們正在討論要怎麼做,但現在還不知道何時會部署這枚衛星。如果計劃暫停,我們也希望未來某個時機能恢復。」
另一名大學主管則指,校方與緬甸航太工程大學的合約並未訂明衛星不能用於軍事目的,但規定由北海道大學負責收集資訊,且緬甸官員無法獨立取得這些資訊。政變至今,他們無法聯絡緬甸航太工程大學校長Kyi Thwin。
「人權觀察」亞洲區項目專員笠井哲平表示,這枚衛星雖非為軍事功能而研製,但緬甸軍方領袖很容易就能將其改作軍事用途,因此,參與的日本大學應暫停計劃,並緊急檢討在侵犯人權上可能存在的風險。
日本是緬甸最大捐助國之一,與緬甸關係密切。儘管日本政府譴責緬甸軍政府鎮壓示威,但未如美國等西方國家採取強硬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