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建宗(下圖)上周與多個外國商會解釋草案。(政務司提供)

(資料圖片)
港府擬將修訂《逃犯條例》草案下月12日直上大會,多個港府高官昨發聲撐修例。政務司長張建宗昨向傳媒表示,稱與外國商會解釋草案後,部分與會者表示「放心晒」支持修例,惟部分商會有既定立場不支持。他不透露反對商會數量及詳情,僅稱大部分亞洲國家、部分歐洲國家等「無問題」,但不點名指美國「發聲最多」,暗示反對修例。
政務司長張建宗昨早發表網誌,重申並非所有罪行皆可移交,包括「八不移交」、「九罪剔除」等論點,認為修例並不影響現行簽訂的長期協定安排,更透露上周與外國商會講解草案,經過「深入及坦誠交流」,部分與會者在「了解實情後」,支持修例。他昨午出席活動再向傳媒補充,向商會解釋可上訴至終審庭及司法機關後,對方「安心放心」,惟承認草案複雜,會繼續與各界解說。運房局長陳帆亦指法治是本港核心價值,有必要修例。
鄭若驊:可引入監察員跟進
律政司長鄭若驊昨亦出席電視節目推銷草案,指可視乎個案要求申請移交國家提供額外人權保障,例如探視權、公平公開審訊等,並提到啟動移交程序後,有「五個機會」審視,且隨時中止移交。她認為可引入監察員制度,跟進移交個案的人權狀況,若發現不符合人權保障要求,她相信要按當地司法制度,提出相關程序,而港府亦可提出交涉。
法律界質疑監察員制度
關於監察員制度,大律師公會前主席余若薇質疑由誰擔任,若監察員由政府安排,恐只為當局說話,她擔憂此制度成為政府藉口,移交後仍有監察員跟進個案,更易啟動移交機制。法律界選委查錫我亦質疑監察員制度,並指不應移交後才行動,而是移交前須審視申請方的狀況,例如有否公平搜證、造偽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