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3-04-04 04:31:59
日報

輸入勞工續惹爭議 零售八成半長期缺人 經濟初復常 行行難請人

分享:
頭版

隨著疫後經濟復常,各行各業都急須增聘人手,但不少行業都「請唔到人」,不論醫護、救生員、司機或酒樓傳菜都面對「人才荒」。有調查指,批發零售商近八成半公司長期人手短缺,九成贊成輸入外勞。惟同樣「唔夠人」的運輸業,有工會表明反對輸入外勞,認為應先著手改善工資和工作條件。有人力資源顧問指,隨著嬰兒潮人口陸續退休,加上移民潮,進一步凸顯本港勞動人口短缺問題,並建議當局若輸入外勞可制訂條款,相信可保障本地勞工權益。

增聘人手

隨著經濟復常,各行各業都招聘人手。 (蘇文傑攝)

近月不少零售及食肆的店外都有張貼招聘啟事,部分更設數千元的新人獎金、介紹人獎金作招徠;而大機構則舉辦招聘日,設即時面試、即時簽約以解「人才荒」。立法會批發及零售界議員邵家輝早前以問卷訪問800家批發零售商,有84.3%的受訪公司表示長期面對人手短缺、招聘困難的情況。各有32.6%受訪公司分別指短缺一至兩成和一成或以下人手,有22.2%公司稱更短缺兩至三成。高達91.5%的受訪公司表明支持輸入外地勞工。

化妝品連鎖店代表陳郭詩慧以其公司為例,香港職位空缺約150個,當中前線人員流失最嚴重,佔本地整體店舖員工約15%,預計開設新舖後佔比提高至約25%,公司營運部門各級職位空缺同樣顯著。藥房業代表林偉文亦指,疫情至今行內人才同樣大幅流失,其公司人手亦減少約20%,現需以5個人手分擔7個人的工作量。百貨連鎖店代表魏麗霞補充,其集團前線持續有300名職位空缺,佔整體員工20%,近40間分店全日更只得一人當值,其他分店的營業時間也被迫縮短,更有分店因人手不足而放棄續約經營。

邵家輝指,現況反映業界無論前線和後勤職位均長時間人手不足和難以招聘足夠本地員工,建議港府推出「輸入大灣區人力計劃」,容許獲批工作簽證來港的大灣區內地居民,即日往返本港工作及大灣區居住地。

adblk6
增聘人手

工會指專線小巴不宜輸入司機

同樣面對人手短缺的運輸業,勞工及福利局長孫玉菡日前提出會參考「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隨後有指當局準備容許輸入500名專線小巴司機。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公共小巴分會主任陳逢源昨表示,專線小巴司機一般每更工作9個小時,只能賺取約500至540元收入,即月薪約1.3萬至1.4萬多元;而不少營辦商為慳成本,一直沒有發放飯鐘錢和假期工資,司機甚至要先支付「墊底費」給公司或車主。陳逢源指,工作條件惡劣致專線小巴司機人手不足,認為當局應協助改善司機的就業環境,吸引入行,並表明若當局輸入外勞小巴司機,工會不排除到政府總部靜坐及提出司法覆核。

另外,港九拯溺員工會亦指,救生員嚴重不足,料因而令全港39個公眾泳灘中,僅18個泳灘提供救生服務,並指責任在康文署未做好招聘工作,促請當局檢討救生員薪酬待遇和職系架構,增加晉升階梯,以吸引新人入行及挽留人手。

醫管局近日亦到英國「搶人才」,一連兩日在倫敦辦招聘活動,由行政總裁高拔陞親自游說,鼓勵英國倫敦醫學生及執業醫生在港工作。醫管局指,活動共吸引超過500名當地培訓的醫學生及執業醫生親身出席或網上參加,未來會積極到不同國家和地區推廣,透過特別註冊或有限度註冊計劃招聘更多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

增聘人手

各行業鬧人才荒,招聘廣告隨處可見。 (蘇文傑攝)

統計:勞動人口5年大減逾20萬

根據統計處資料,香港勞動人口於2018年中一度突破400.59萬,但2020年跌破390萬人大關後持續下滑,至2022年12月至今年2月最新錄得376.6萬人,較高峰大減23.99萬人。本港失業率亦連續10個月下降,剛公布去年12月至今年2月的失業率已降至3.3%。

毅知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周綺萍接受本報訪問指,現時技術性較高的職位都出現招聘困難的情況,如科技行業、醫療護理業、建造工程行業等。她分析,由於嬰兒潮出生的人陸續退休,隨後人口出生率開始走低,令本港人力資源於2018年到頂點後開始回落;加上香港近年的移民潮,進一步激化本港勞動人口短缺問題。至於輸入外勞會否影響本地勞工工資,她認為主要視乎政府政策,當局可制訂條款保障本地勞工的薪金,如確保輸保外勞為人工不得低於本地勞工的平均薪金,並每年按市場調整有關工資水平。

對於輸入勞工,行政會議成員近日都發表不同意見,其中,自由黨立法會飲食界議員張宇人接受傳媒專訪,認為飲食界有需要輸入外勞,可先輸入2,000人以舒緩本地員工壓力。工聯會會長吳秋北則認為,當局應做好人力資源規劃,實事求是釐清情況。他擔心,當局若貿然輸入外勞,將打擊本地就業市場。

adblk7

會員免費換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愛❤迎蛇年利是封」及揮春!

會員免費換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愛❤迎蛇年利是封」及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