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2019年底推出遙距醫療先導計劃,讓合適病人以視像形式看診,毋須親赴醫院或診所。過去兩年多共約萬名醫管局病人獲邀參與,總服務人次多達4.5萬。當局正研究不同配套完善計劃和吸引病人使用,包括電子病假紙和跨專科服務等,如專科醫生能加入實時看診和給意見,有助節省病人持轉介信再排期等候,而專科醫生亦可省卻處理一個新症的時間和程序。
在新冠肺炎第五波疫情下,醫管局向確診者推出免費視像診症服務,令服務廣為大眾認識。早在2019年下旬,醫管局已推出遙距醫療先導計劃,由不同聯網邀請合適的覆診病人參與,包括病情穩定、毋須接受臨床檢查、不需要取得病假紙的病人等,但前提亦需要他們懂得使用程式、能完成網上繳費程序等。他們在診症當日只需經「HA Go一站式平台」登記和繳費,便可進入程式內的「視像室」會見醫生。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聯網運作)黃立己形容,遙距醫療較傳統看診省時和方便,因病人不用舟車勞頓親身到醫院和門診,會見醫生前等候時間亦可在家或辦公室做其他事,「時間好用咗好多。」各間醫院不同專科已設遙距醫療服務,包括內科、腦外科和骨科等,他稱過去兩年多共有約萬名來自不同聯網、專科的病人參與計劃,醫管局合共向超過4.5萬人次提供醫生診症、外展和專職醫療等遙距醫療服務,包括新冠患者。
居偏遠地區市民或其照顧者亦因計劃帶來福音,醫管局與大澳鄉事委員會合作,邀請數名大澳覆診病人參與,並由鄉委會派員擔任陪診者協助視像診症。黃立己說,逾80歲的陸婆婆以往需要子女請半日假,陪伴由大澳往東涌北大嶼山醫院覆診內科,參與計劃後她不需再因覆診要家人請假,而對服務亦感滿意。他透露,現正與梅窩鄉委會洽商,盼擴展服務。
繼續研究措施完善計劃
當局未有就服務人次訂下目標,但正繼續研究措施完善計劃,如推出電子病假紙或到診紙、專科藥物送遞服務等。黃立己稱,會繼續探討跨專科或醫院協作,如家庭科病人求診期間有問題要諮詢骨科,便可請骨科醫生加入視像、實時給意見,「可能就已經解決(病人的)骨科問題」,不用將病人轉介到骨科排期等候,而骨科醫生只消數分鐘已為病人解決問題,不用接收一個新症要由零開始處理,省卻不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