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陽節當日,北上車輛在港珠澳大橋橋面車龍達幾百米。(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微信公眾號)
入境處數據顯示,重陽節長周末假期首日,出境香港居民有接近60萬人次,較去年重陽節長假周末首日上升約三成;至於內地旅客入境超過5.6萬人次,按年下跌近五成。
改造貨車通道讓私家車行駛釋通關能力
立法會議員張欣宇在港台節目表示,港車北上出行時間越來越集中,重陽節當日在港珠澳大橋及深圳灣大橋的北上車龍達幾百米,兩地政府呼籲不要集中下午至4至5時過關後,昨日分流效果不錯。另外,港珠澳大橋一些改造措施亦見成效,例如改造珠海返港的貨車通道讓私家車行駛,在昨日下午3時至4時的高峰期釋放通關能力提升50%以上。

張欣宇表示,港珠澳大橋改造措施見成效,但長遠來說應擴大口岸。(資料圖片)
擴大口岸為長期治本方法
重陽節當日,港鐵一度安排往羅湖及落馬洲支線的東鐵列車,改以大埔墟為終站。張欣宇表示,有關做法不是因為列車運力不夠,而是口岸處理能力不夠,如每班列車都滿客,口岸將無法處理,擴大口岸才是長期治本方法,至於短期則透過「一次查驗、合作放行」提升通關效率,並以高鐵作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