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始出來!小米集團正式以「同股不同權」方式申請來港上市,可望成為首家以該形式上市企業,但據初步招股文件顯示公司「蝕住上市」,去年蝕高達約439億元人民幣(約550億港元)。據悉,今次集資額至少達100億美元(約780億港元),將繼2014年阿里巴巴集資250億美元(約1,950億港元)後,成全球集資額最高的新股。連長江和記實業(001)聯席董事總經理霍建寧都表示有興趣入股!
長和及小米宣布合組全球策略聯盟,長和旗下在世界各地電訊和零售部門,將銷售小米的手機產品及其他設備。霍建寧表示今次合作是雙贏,並有興趣入股小米,惟現時不能透露詳情,強調小米是間好公司。
雷軍林斌持所有A類股權
小米上市前,兩位創辦人雷軍及林斌分別持有公司約31%及13.3%股權。小米計劃發行A類及B類股份,A類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有10票投票權,B類則每股可有1票。二人將全數擁有A股股權,惟文件未有交代上市後他們實際持有的股權及投票權。
據初步文件披露,小米聲明日後無法保證能否賺取利潤,亦有可能持續虧損,並料日後成本及開支額會增加,因業務、用戶群及分銷網絡續擴張、推出新產品及服務產生前期成本等。該集團去年營業額1,146.2億元(人民幣,下同)(約1,438億港元),增67%,毛利飆升1倍,至151.5億元,惟去年轉盈為虧,倘按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經調整利潤53.6億元,漲1.8倍。
市場難消化小米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研究部主管洪灝對傳媒指,若700億美元(約5,460億港元)估值屬實,小米將成為中國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但這估值高於不少同類型公司。他認為目前在宏觀流動性緊縮情況下,市場或難以消化小米這種巨型IPO。
《華爾街日報》指,小米下一步將以中國預託證券(CDR)形式回歸內地市場。雷軍在公開信稱,小米不是單純硬件公司,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被稱為「米粉」的用戶已遍及全球,每月擁有1.9億個活躍用戶。集團表示,是次上市集資所得30%將用於全球擴張,其他包括投資流動互聯網行業生態鏈及研發手機產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