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引述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指,他被一間美資銀行關閉賬戶,並退還款項。報道又指,他得悉本港一些高官也面臨同樣情況,在美國落實《香港自治法》後,將導致銀行在與當地官員打交道時更加謹慎。陳智思其後澄清有關報道或有誤導成份,指有關美國銀行早於今年初已關閉其戶口,強調與《港區國安法》完全無關。
陳智思說,當時《金融時報》欲向他查詢《港區國安法》落實後,會否有外資銀行拒絕他及一眾政府官員開立戶口,他當時解釋由於他們屬「高知名度政治人物」(PEP),根據國際監管機構近年的要求,不少外資銀行已拒絕與他們有生意來往,而自己於年初已被一間美國銀行取消戶口,強調與《港區國安法》完全無關。他又說,已於4月取走所有金錢,他拒絕透露該銀行的名字,但指自己在其他美國銀行仍有戶口。
陳智思又認為美國落實《香港自治法案》的作用不大,因為國際監管機構本身已有規定,全球銀行在處理PEP的戶口申請時都要經過重重審查,不只建制派及政府官員受影響,亦包括民主派人士。但他承認,現時本港官員在全球開銀行戶口的難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