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港以往在惡劣天氣下不時水浸。(資料圖片/陳奕釗攝)
強颱風小犬正橫過台灣南部,天文台預料周末會為本港帶來狂風驟雨。渠務署實施應對颱風準備工作,包括檢查全港大約220個,容易受垃圾或樹葉阻塞的進水口,並應用機械人協助清理淤泥。署方亦在全港超過300個地點安裝遠程防洪裝置系統,收集河流、河道和進水口的實時水位和潮水位資訊,如果發現異常,可及時清理受阻塞的排水設施。
承建商駐守水浸黑點
渠務署九龍及新界南工程師楊家俊表示,本港上月發生多宗水浸個案,原因主要是排水系統要在短時間內應付高強度連續降雨量,令現有系統超出負荷。加上大量泥沙及樹葉被雨水沖落渠中,造成水浸。楊家俊表示,為減低水浸風險,署方已加強巡查及清理公共雨水排放系統,確保暢通無阻,並派遣承建商隊伍駐守在容易受水浸影響的地點,以便迅速檢查管道,及進行緊急清理的工作。
渠務署現時有超過30部渠車,配置巨型升水箱,發射多方位水柱,打散渠道淤塞物,在惡劣天氣下會啟動「緊急事故控制中心」,調配應變小隊,處理各區水浸報告,清理淤塞渠道和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