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5-04-23 11:30:00

香港街道故事|中環都爹利街全港僅存4支煤氣燈 掘頭巷變法定古迹

分享:
香港街道故事|中環都爹利街全港僅存4支煤氣燈 掘頭巷變法定古迹

香港街道故事|中環都爹利街全港僅存4支煤氣燈 掘頭巷變法定古迹

「煤氣燈不禁影照街裏一對蚯蚓……」當梅艷芳的經典歌曲《夢伴》響起,歌詞中的「煤氣燈」不期然令人想起那幾支全港碩果僅存煤氣路燈,還有那條位於中環寧靜角落的都爹利街。

百年的煤氣燈,19世紀的花崗岩石階,讓都爹利街這條掘頭巷,籠罩着濃濃的歷史氣息和價值,更成為了法定古迹。縱使經歷逾百年社會變遷,煤氣燈和石階仍然屹立不倒,繼續服務區內市民。

文章出處:「當代中國」網站

中環小街隱藏百年花崗岩石階 掘頭巷因僅存煤氣燈而揚名

adblk5
都爹利街的煤氣燈於1979年成為法定古迹,其外觀一直保存古貌,維持百多年前的模樣。攝於1970年代。(圖片來源:Getty) 因為都爹利街安裝了四支建築風格優雅的煤氣燈,因此它又稱為「煤氣燈街」。攝於1970年代。(圖片來源:Getty)

都爹利街是中環皇后大道中連接雪廠街的一條掘頭巷,盡頭位置有一條建於1883年的花崗岩石階,配以古羅馬托斯卡納式欄杆柱。在石階上方和下方,安裝了四支煤氣燈,建築風格優雅。因此,都爹利街又稱為「煤氣燈街」。

煤氣燈的安裝年份,已經難以追查,但翻查資料,路燈是由英國塞斯公司(William Sugg & Co)製造,屬雙燈泡羅車士打款式。燈柱的設計較短,方便安裝在石階兩端的望柱上。而煤氣燈是於1875年至1889年間,開始為該區居民提供照明服務。

二次大戰後,香港的路燈走向電氣化,煤氣路燈逐步被電燈所取代。到了1967年,全港僅存的煤氣燈,就只有都爹利街這四支煤氣燈了。

延伸閱讀:香港街道故事|水坑口街 英軍登陸處 曾淪風月區 證港島百年滄桑

都爹利街1979年成法定古迹 煤氣燈保存古貌百年不變

adblk6
都爹利街是中環皇后大道中連接雪廠街的一條掘頭巷,卻因盡頭處的花崗岩石階和四支煤氣路燈而廣為人認識。(圖片來源:香港旅遊發展局網站) 二次大戰後,香港的煤氣路燈逐漸被電燈所取代。到了1967年,全港只僅存都爹利街的四盞煤氣燈,十分珍貴。(圖片來源:香港旅遊發展局網站)

1979年,都爹利街的煤氣燈及石階,正式成為法定古迹,也就代表它們受到法例保護,不會被拆除。

四支煤氣燈的外觀,一直以來都保持古貌,就是煤氣經由燈柱的管道輸出等結構,也未有改動過,維持百多年前的模樣。不過,煤氣燈早期是24小時照明的,考慮到能源消耗及安全性等問題,就由人手點亮改裝為自動操作,並縮短照明時間,每天晚上六時開燈,至早上六時關燈。

延伸閱讀:香港街道故事|雪廠街真係有雪廠!做過第一代中環天星碼頭 見證香港政經變遷

梅艷芳《夢伴》MV及《喜劇之王》取景地 都爹利街變身打卡熱點

都爹利街是很多香港電影、電視劇和MV的熱門拍攝場地,包括梅艷芳經典快歌《夢伴》MV。(網上截圖) 電影《喜劇之王》中,張栢芝首次出場時,就是以學生造型在都爹利街的石階奔跑。(網上圖片)

歷年來,都爹利街的石階和煤氣燈,曾有不少電視劇、電影和MV到該地取景拍攝,例如梅艷芳的《夢伴》MV、電影《喜劇之王》張栢芝的出場等。因此,都爹利街吸引不少影迷及遊客前往打卡留念,也就成為旅遊景點之一。

延伸閱讀:梅艷芳上映|新秀冠軍入行 「壞女孩」形象深入民心

都爹利街慘遭颱風「山竹」來襲 煤氣燈和階扶手被大樹壓毀

adblk7
2018年9月16日,超強颱風山竹襲港,都爹利街的花崗岩石階的扶手和3支煤氣燈遭山邊的大樹壓毀。(網上圖片)

2018年9月16日,超強颱風山竹襲港,都爹利街的花崗岩石階的扶手和3支煤氣燈遭山邊的大樹壓毀。(網上圖片)

不過,百年歷史的都爹利街,數年前曾遭遇一劫,尤其煤氣燈的情況,可說是「粉身碎骨」,極為嚴重。

那一年是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來襲,香港多區發生水浸及塌樹事件,其中,都爹利街的石階扶手和三支煤氣燈就被大樹壓毀。

幸好,經過古物古蹟辦事處、路政署和中華煤氣公司的共同合作,使用三維掃描技術修復石階,又聘請英國專家為煤氣燈進行修工作。終於煤氣燈於2019年底再次重新亮起。

隨着社會變遷,不少舊事舊物都已消失在時代巨輪之下,猶幸仍有一些像都爹利街的煤氣燈和石階的「倖存者」。不要待失去才懂得珍惜,就趁着周末或公眾假期,來探訪這些「百歲老人」,細味一下保存完好的歷史古迹。

延伸閱讀:盤點香港歷史上的十號風球 哪個最兇猛?

【本文獲「當代中國」授權於am730刊出,歡迎關注】

限時早鳥優惠 火速訂位 | am730母親節溫馨晚宴 $5000福袋等你拎!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