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街道故事|中環都爹利街全港僅存4支煤氣燈 掘頭巷變法定古迹
「煤氣燈不禁影照街裏一對蚯蚓……」當梅艷芳的經典歌曲《夢伴》響起,歌詞中的「煤氣燈」不期然令人想起那幾支全港碩果僅存煤氣路燈,還有那條位於中環寧靜角落的都爹利街。
百年的煤氣燈,19世紀的花崗岩石階,讓都爹利街這條掘頭巷,籠罩着濃濃的歷史氣息和價值,更成為了法定古迹。縱使經歷逾百年社會變遷,煤氣燈和石階仍然屹立不倒,繼續服務區內市民。
文章出處:「當代中國」網站
中環小街隱藏百年花崗岩石階 掘頭巷因僅存煤氣燈而揚名
都爹利街是中環皇后大道中連接雪廠街的一條掘頭巷,盡頭位置有一條建於1883年的花崗岩石階,配以古羅馬托斯卡納式欄杆柱。在石階上方和下方,安裝了四支煤氣燈,建築風格優雅。因此,都爹利街又稱為「煤氣燈街」。
煤氣燈的安裝年份,已經難以追查,但翻查資料,路燈是由英國塞斯公司(William Sugg & Co)製造,屬雙燈泡羅車士打款式。燈柱的設計較短,方便安裝在石階兩端的望柱上。而煤氣燈是於1875年至1889年間,開始為該區居民提供照明服務。
二次大戰後,香港的路燈走向電氣化,煤氣路燈逐步被電燈所取代。到了1967年,全港僅存的煤氣燈,就只有都爹利街這四支煤氣燈了。
都爹利街1979年成法定古迹 煤氣燈保存古貌百年不變
1979年,都爹利街的煤氣燈及石階,正式成為法定古迹,也就代表它們受到法例保護,不會被拆除。
四支煤氣燈的外觀,一直以來都保持古貌,就是煤氣經由燈柱的管道輸出等結構,也未有改動過,維持百多年前的模樣。不過,煤氣燈早期是24小時照明的,考慮到能源消耗及安全性等問題,就由人手點亮改裝為自動操作,並縮短照明時間,每天晚上六時開燈,至早上六時關燈。
延伸閱讀:香港街道故事|雪廠街真係有雪廠!做過第一代中環天星碼頭 見證香港政經變遷
梅艷芳《夢伴》MV及《喜劇之王》取景地 都爹利街變身打卡熱點
歷年來,都爹利街的石階和煤氣燈,曾有不少電視劇、電影和MV到該地取景拍攝,例如梅艷芳的《夢伴》MV、電影《喜劇之王》張栢芝的出場等。因此,都爹利街吸引不少影迷及遊客前往打卡留念,也就成為旅遊景點之一。
都爹利街慘遭颱風「山竹」來襲 煤氣燈和階扶手被大樹壓毀

2018年9月16日,超強颱風山竹襲港,都爹利街的花崗岩石階的扶手和3支煤氣燈遭山邊的大樹壓毀。(網上圖片)
不過,百年歷史的都爹利街,數年前曾遭遇一劫,尤其煤氣燈的情況,可說是「粉身碎骨」,極為嚴重。
那一年是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來襲,香港多區發生水浸及塌樹事件,其中,都爹利街的石階扶手和三支煤氣燈就被大樹壓毀。
幸好,經過古物古蹟辦事處、路政署和中華煤氣公司的共同合作,使用三維掃描技術修復石階,又聘請英國專家為煤氣燈進行修工作。終於煤氣燈於2019年底再次重新亮起。
隨着社會變遷,不少舊事舊物都已消失在時代巨輪之下,猶幸仍有一些像都爹利街的煤氣燈和石階的「倖存者」。不要待失去才懂得珍惜,就趁着周末或公眾假期,來探訪這些「百歲老人」,細味一下保存完好的歷史古迹。
延伸閱讀:盤點香港歷史上的十號風球 哪個最兇猛?
【本文獲「當代中國」授權於am730刊出,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