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靄儀自言不熱衷從政並厭惡權位,卻要在政圈打滾18年,她不肯透露當年誰是推手,「當然有人,亦係法律界人,有特別原因,唔能夠講……」

吳靄儀的辦公室,滿是文件及檔案。
回首議會生涯得與失,無從量化,「如果講,一定係失去多到不得了」,她坦言生活非常不愉快,並自嘲政治上變成「大毒草」,但她說,「冇得計,你自己決定咗承擔,你就要做……但有冇得?一定有,得係我哋可能做嘅嘢好辛苦、或者好失敗,但你𠴱18年活得有意義,你仲想點?」
從政路上總有沮喪時刻,「都攰㗎,有時孤軍作戰,好淒涼,但要死頂囉,因為係你嘅承擔。」
書中寫23條立法一章,當時她在報章專欄撰寫23條日誌,03年5月5月答讀者蔡先生形容香港人感到沮喪的來信,她覆述:「有時真係衝動想走人(離開議會),但我哋唔可以咁;你做大律師,有時法庭上俾法官奚落,都想拍枱走,但專業守則唔可以丟低當事人,你一定要留喺度……」她說該篇文章回應這種心情,「呢種心情其實再三喺呢18年不斷不斷咁出現,你每次都要記住,你要守自己個位……」
當年反23條戰役,她每日一篇文章感性抒發,亦是一種自我療癒。
她自言不是樂觀的人,「我覺得樂觀同悲觀冇分別,即係最艱難時候,你愈要出多啲力,等於個細路如果係你嘅,你唔會話艱難就放棄佢,如果香港係你嘅承擔,艱難咪辛苦啲、做多啲囉。」
古時英雄行刑前總會說:「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心志堅硬如磐石的吳靄儀說:「待從頭收拾舊山河,一定有得好,難啲咋嘛,問題係你care定唔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