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17-10-12 06:00:00

[施政報告]放寬一人申請 推加強版低津

分享:

政策摘要

•檢討「限奶令」,並研究保障本地配方奶粉穩定供應的長遠措施。消息指,將會邀請非政府人士及專家加入檢討,為期12個月;強調本地供應為最重要的考慮因素。
•建議將侍產假的日數由現時3天增至5天,又建議開展延長目前10星期法定產假的研究。消息指,目前產假、侍產假,疾病津貼及工傷等,均維持支薪五分四,故相信日後增加侍產假日數,支薪情況應該不變。

•計劃18/19年度額外再增加1,000張「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令總數增至6,000張,以加強社區和家居照顧服務。
•就取消強積金「對沖」,政府願意加大財政承擔,以減低對中小微企業的影響,在未來數月提出方案。
•落實在東涌、天水圍和洪水橋興建新公眾街市,並大力投放資源活化現有公眾街市,包括加快安裝冷氣。
•預留10億元成立基金,推動樂齡科技。

特首林鄭月娥在首份施政報告中,推行多項紓困措施,當中重點是推出「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改善措施,包括調高津貼金額及新增一層津貼,並放寬一人住戶申請,同時將計劃易名為「在職家庭津貼」。政府預計新措施在明年4月1日實施。

低津計劃在去年5月推出,目的是鼓勵沒有領取綜援的低收入家庭透過就業自力更生,並聚焦支援當中有兒童及青少年的家庭,以紓緩跨代貧窮。截至今年8月底,有逾3.5萬個家庭領取津貼,涉及發放津貼總金額逾9億元。目前低津分兩級制,只容許2人或以上家庭申請,若家庭收入不高於全港住戶月入中位數50%,申請者每月工作192小時或以上(單親住戶至少72小時),可獲高額津貼1,000元;每月至少144工時(單親住戶至少36小時),則獲基本津貼600元。

adblk6


現屆政府經全面檢討後,推出改善措施,包括將計劃擴展至一人住戶,把現行以全港住戶月入中位數計算,改為以從事經濟活動的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計算,並將兩級制擴展至三級制,分為全額、四分三額及半額津貼,相應工時要求亦新增一層168小時(單親住戶至少54小時) (見表)等。此外,容許合併計算所有住戶成員的工時,而且長者生活津貼亦可豁免計算於入息審查。


申請者領取津貼後工作模式不變
政府消息表示,當局曾透過市場調查顯示,申領「低津」人士並無因為領取津貼後而改變工作模式,故當局放膽推出「加強版低津」,同時將計劃易名為「在職家庭津貼」,將可減少標籤效果。不過,由於新措施基本上已可覆蓋以住戶為單位申領「鼓勵就業交通津貼」人士,故在實施改善措施後,便會同時取消以住戶為單位的交津安排。消息稱,推出低津後,申領住戶為單位的交津個案減少47%,但以個人為單位的交津申領個案反而增加17%,故暫不取消個人單位的交津。


長生津獲豁免計算
舉例一個有一名合資格兒童的4人住戶,其中一人為65歲領取每月2,565元長生津人士,家庭月入1.9萬元,計及長生津後則為21,565元,而一名成人工時達每月192小時,現行計劃下只可領取半額高額津貼,即每月合共900元;但在新計劃下,長生津獲豁免,該家庭符合4人住戶全額津貼每月1.9萬元的限額,故每月可領取全額高額津貼,即每月合共獲發2,200元,較現時多近1.5倍。爭取低收入家庭保障聯席組織幹事李國權歡迎改善措施,但認為政府應放寬對有照顧者或特殊需要學童家庭的資格。他又建議,政府定期調整補貼金額,讓基層家庭能應付生活開支。

adblk7

入App免費拎寵物展入場券

入App免費拎寵物展入場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