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16-12-23 06:00:00

【am獨家】下白泥賞日落勝地 海岸保護區申請建龕場

分享:
下白泥泥灘是觀日落勝地,擬建龕場僅距泥灘不足600米。

下白泥泥灘是觀日落勝地,擬建龕場僅距泥灘不足600米。

 

政府提出「區區有龕場」,最近一宗私營龕場申請竟座落於觀賞夕陽熱點,兼拍拖勝地內。位於元朗下白泥的「觀音堂」,早前向城規會申請發展一幢樓高3層,可容納千個龕位的私營龕場。情侶未必介意夕陽旁邊有龕場,不過,龕場所在位置,是下白泥海岸保護區範圍,屬高生態和景觀價值地區,這才是問題所在。有關注團體擔心,一旦容許海岸保護區建設龕場,將立下「先違規,後發展」的極壞先例。文:葉兆臻 攝:鍾式明
 

樓高3層的觀音堂,申請成為可容納千個龕位的龕場。

樓高3層的觀音堂,申請成為可容納千個龕位的龕場。

因拉布而延至本年度才審議的《私營骨灰安置所條例草案》,上月正式交付立法會,私營龕場規範化幾乎事在必行。根據發展局現行措施,私營龕場分為「表一」和「表二」兩種,前者為符合地契條款及土地用途、且未有非法佔用官地的龕場;不符合的則被列入表二。截至9月,全港共有124個表二龕場,若條例通過及生效後,有關龕場仍無法符合地契或土地用途,最終可能要結業。因此,表二龕場近日紛紛向城規會「闖關」,希望「升級」為合法龕場,「觀音堂」也是其中之一。
觀音堂位於下白泥稔灣路,根據城規會資料,申請人建議將上址約1,352平方米土地(包括1,260平方米政府土地),由「海岸保護區」改劃為「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並發展一幢3層、可容納1,000個龕位的龕場,和設立15個停車位。記者日前實地視察,發現上址目前已是一幢3層建築物,大門上掛有「觀音堂」牌匾,大門前鋪有石階,四周裝有閉路電視。記者曾敲門查問,惟無人應門。該處與觀夕陽熱點的泥灘僅距600米,對外交通只有一條單線雙程的稔灣路,若遇上對頭車輛只能避車再前行。

adblk6

 


曾三度撤回申請   村民稱支持
查冊資料顯示,上址由「嘉福服務有限公司」於2010年以100萬元購入,翌年起曾三度向城規會申請改劃為龕場,但均在城規會會議前撤回,今次為上址第4次申請,諮詢期今日截止。其申請龕位數目亦由首次的3,162個,大減至今次的1,000個。有村民向記者透露,「觀音堂」約幾年前落成,又指多數村民贊成龕場落戶,「區區都要有龕場啦,執靚啲地方都好啊,又可以發展條村。(記者:擔唔擔心塞車?)嚟睇日落啲人咪仲塞車!」
不過,有環保團體憂慮龕場會破壞生態環境,長春社助理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表示,「海岸保護區嘅規劃意向,一直都係保育為先,加上下白泥海岸保護區對出,仲有一個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SSSI),發展龕場會有大量人流同車流,規劃唔係好恰當。再者,嗰度交通只有一條單線嘅稔灣路,如果因為要發展要擴闊條路,對生態嘅威脅就更大。」
接獲市民投訴的工黨社區幹事趙恩來擔心,改劃會變成不良先例,「規劃署指引講明,有助保育海岸保護區生態,或者關係重大公眾利益,喺保護區內嘅發展先會批准。如果今次批准改劃,第日其他海岸公園用地都會受影響。」各界關注骨灰龕法案大聯盟召集人謝世傑則認為,公營龕位供應嚴重落後,是導致私營公司無所不用其極建設龕場的主因,促請政府增加供應。
根據城規會網站,改劃申請諮詢期今天屆滿後,當局將在明年4月的會議決定是否批准。

觀音堂位於下白泥海岸保護區(CPA)內。

觀音堂位於下白泥海岸保護區(CPA)內。

入App免費拎寵物展入場券

入App免費拎寵物展入場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