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處昨公布2020年1月份零售業銷貨額臨時統計數字,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值378億元,按年跌21.4%,遜市場預期的下跌20.8%,連跌12個月。政府發言人表示,今年農曆年較去年早,1月零售業表現本應有提振作用,但1月繼續錄得顯著跌幅,反映零售業環境受2019冠狀病毒嚴重干擾變得更為嚴峻。
1月零售業總銷貨值臨時估計跌幅較去年12月的19.4%擴大2個百分點,零售業總銷貨數量按年跌23%。而去年11月至今年1月底跟去年8月至10月比較,經季節性調整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下跌2.7%,經季節性調整的零售業總銷貨數量臨時估計則下跌2.5%。2019年12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修訂估計按年跌19.4%,零售業總銷貨數量修訂估計較2018年同月跌21.1%。
超市升逾一成
今年1月,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銷貨價值按年跌41.6%、藥物及化妝品按年跌32.3%、服裝按年跌28.9%、百貨公司貨品按年跌27%;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汽車及汽車零件、鞋類及其他衣物配件等分別按年跌逾兩成。超級市場及燃料貨品銷貨價值則分別上升10.2%及12.3%。
由於每年首兩個月銷貨額一般受農歷新年時間影響而較波動,該月份開支通常處於季節性高位,統計處指,今年農歷年在1月25日,去年則在2月5日,因此今年1月較2019年1月數字按年比較或受某程度影響。政府發言人表示,疫情威脅令訪港旅遊業近乎停頓,對消費相關活動造成嚴重干擾,政府會密切留意相關情況及對整體經濟和就業市場影響。
近半僱主擬裁員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指,新型肺炎疫情為業界雪上加霜,據會員反映,不少公司為以減低成本傾向放員工無薪假,當中有56%會員在3、4月放員工無薪假;45%會員打算裁員,當中四成會裁員一成。
她指,政府機構復工,未知會否引發新一輪疫情爆發,暫未能估計疫情持續的時間,業界普遍看淡上半年零售表現,估計有機會按年大跌30%至50%。但她坦言,相關預測於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公布前進行,未能掌握市民會將一萬元花費於零售消費情況,並強調本港零售消費由旅遊帶動,單靠本地市場恢復難令市道呈V型大幅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