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5-02-03 04:30:20
日報

3D打印兒童氣胸引流術培訓模型 東區醫院團隊︰像真度高助加強訓練

分享:
人體培訓模型

唐嘉信(左)和陳智文均認為,人體培訓模型有助加強醫護團隊訓練,提升手術安全性。(李景玉攝)

兒童氣胸引流術模型

兒童氣胸引流術模型令訓練更逼真。

人體模型有助培訓醫護人員,但傳統模型觸感與真人有很大距離。有醫療團隊利用3D打印技術研發出視覺和觸感均像真度高的立體人體模型,為多個專科的臨床培訓提供更真實的教具;有鑑於涉及兒童手術的技術較成年人更高,團隊近月更研發出兒童氣胸引流術模型,盼加強醫護團隊對引流術的熟練度,提升手術安全。

東區醫院團隊近年研發出「『真』立體打印‧具真實手感的人體模型」,已取得專利,並榮獲多項本地及國際創新科技大獎。團隊研製出成人不同部位的人體培訓模型,並運用到神經外科、內科、急症科等多個專科臨床培訓,醫護人員可透過超聲波掃描模型內部,更可感受到脈搏跳動,恍似處理真實病人。有見兒童及青少年科醫護人員亦需要優化培訓,研發團隊去年9月製作出兒科人體培訓模型。

adblk6

東區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顧問醫生陳智文指,兒童氣胸雖不常見,但治療兒童、特別是嬰兒氣胸的技術要求相對較高,若病情嚴重須做「氣胸引流術」。他坦言該手術難度較高及罕見,稍有不慎或對手術流程不熟悉,或加重氣胸情況或刺穿其他器官的可能。

為加強醫護人員相關培訓,研究團隊跟據真實病童透過磁力共震等所收集人體數據,再利用動物皮膚、肌肉及內臟等組織數據,計算最貼合兒童觸覺反饋,調整聚乳酸及矽膠的軟硬度,最終研發出能模擬兒童人體觸感新物料。醫學物理學家唐嘉信稱,過往教學只靠教導、觀摩、實踐,醫護人員缺少像真度高的實習訓練。陳智文直言「之前培訓只係靠醫生畫圖講解,冇得落手試」,現在醫護人員透過新模型恍似進行一次真實手術。

人體模型生產成本低兼可重用

唐嘉信表示,新模型花了1年時間調整數據,現階段團隊已成功利用自主研發物料,製作出1:1成人及兒童各身體部位及內臟的人體模型。團隊正計劃研發新項目,將技術應用於中西醫範疇。他稱,團隊所研發的人體模型生產成本低,只需數千元,而市面上一般人體模型由數萬至十萬元不等;且模型非常耐用並可重用,期望推廣至院內其他專科,為改變醫療學習模式及優化病人服務。

入App免費拎寵物展入場券

入App免費拎寵物展入場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