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生護膚|不同膚質不同面膜!6款常見面膜類型大比拼
不少人都有在家敷面膜保養的習慣,但其實不同膚質適合使用不同面膜,而且亦並非每一種面膜都適合所有人士使用。以下就為大家進行6款常見的面膜類型大比拼,趁着轉季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護膚方式吧!
面膜大比拼|敷貼式面膜
敷貼式面膜為坊間最常見的面膜,面膜通常都會被精華液浸濕,使用一片便有不錯的保濕效果,適合作為日常護理或妝前保濕之用。而其面膜紙亦分為多種,例如棉質、生物纖維、啫喱狀等。但由於大部份敷貼式面膜都具有封閉性的特質,因此不適合長時間貼在臉上,建議敷15至20分鐘左右便足夠。
面膜大比拼|睡眠面膜
當皮膚特別乾燥的時候,臉部便需要深層補水才可以成功保濕,從而改善皮膚及修復毛孔。而睡眠面膜便有特別優秀的深層補水功效,大多數睡眠面膜都呈膏狀,睡前敷在臉上後,第二天起床時用清水洗乾淨即可。
比起其他保濕用品或面膜,睡眠面膜更加能夠讓水份深入皮膚,解決皮膚缺水的問題。不過需要注意若皮膚並非過分乾燥,使用睡眠面膜可能會引起反效果,而且使用帶有顏色的睡眠面膜時需要特別留神,以免沾污寢具。
面膜大比拼|膏狀面膜
由於膏狀面膜需要更花時間清潔,大部份膏狀面膜都具有清潔黑頭、去角質的功效,而非保濕、美白等作用,所以如果想有效清潔隱藏在面部的污垢,使用膏狀面膜便更加適合。當使用具有清潔功效的膏狀面膜時,建議根據臉上的情況來增加次數,一星期最多兩至三次,以免造成過度清潔,反而帶來反效果。
面膜大比拼|泡泡面膜
之前曾經在市面上特別流行使用泡泡面膜,其獨特的泡泡形態其實源於脂肪酸和鹼的中和反應,因此基本上與一般的潔面泡泡沒有太大分別。但是當變成泡泡面膜時,由於其泡泡較為綿密,因此更容易深入肌膚。
雖然可以增加其清潔或保濕效力,但是如果出現過敏症狀,便無法在短時間內快速清洗乾淨,因此不建議敏感肌、暗瘡肌或皮膚屏障受損的人士使用。
面膜大比拼|自制面膜
有些人認為天然食材沒有經過科學加工,因而可以減少與防腐劑的接觸,從而傾向喜歡以青瓜、檸檬等食材來自己調製面膜使用。但實際上由於缺乏專業的加工及提煉,食材的本體較難讓皮膚吸收,難以達到護膚的效果。再加上調製時欠缺專業知識,有機會因錯誤的配搭或用量,引起皮膚敏感問題,因此使用時需要特別小心。
面膜大比拼|撕拉式面膜
撕拉式面膜通常都為膏狀面膜,當敷到一段時間後便會在臉上變乾,呈透明狀後便可以通過撕拉的形式將皮膚毛孔中的污垢帶走,同時達到去角質的作用,為皮膚進行深層清潔。但由於撕拉的方式對皮膚有一定損傷,處理不當更容易引起乾燥、毛孔粗大、過敏等問題,因此不建議敏感肌或皮膚屏障受損的人士使用。使用時亦建議盡量只在容易積聚角質層的T字位、鼻翼、下巴等部位使用,以減少對整張臉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