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 2025年4月15日 - Bowtie 宣佈推出全新保險產品「子女成長危疾保」,旨在為香港父母提供針對子女健康成長的全面保障。此產品特別針對懷孕至子女成年期間可能面對的健康風險,減輕父母的經濟負擔,同時填補市場現有保險產品的不足。
2024 年 8 月於 BB 展初探市場需求後正式推出
Bowtie 於 2024 年 8 月參加 BB 展期間,與眾多父母交流後了解到,他們在懷孕、生產及養育子女過程中的憂慮和需求。根據父母的反饋,Bowtie開始精心設計「Bowtie 子女成長危疾保」,希望藉此產品為準媽媽及子女提供更針對性的健康保障。
保險產品選擇有限
從懷孕起,至新生命的誕生,再到孩子成長,家長需要面對不同階段的健康風險。Bowtie 深刻理解父母的擔憂,即使再三準備,也無法完全避免疾病的突然而至。現時市場上的保險產品大多對先天性疾病及兒童健康問題的保障有限,這加重了父母的經濟壓力。
為此,「子女成長危疾保」特別為每一階段的健康挑戰提供針對性支援:
- 懷孕期間保障準媽媽:涵蓋妊娠併發症,幫助準媽媽盡早治療,減低對母子健康的影響。
- 新生兒階段的專屬保障:計劃會自媽媽身上轉移至寶寶,保障初生嬰兒常見的健康問題,包括黃疸照光治療及因病入住新生兒深切治療部 (ICU) 的費用。
- 成長階段的長期支援:針對潛在的先天性疾病及基因疾病,提供短期或長期治療費用,甚至包括聘請專職照顧者的開支,或作為父母一年的生活費1,讓家長在關鍵時期專心照顧孩子。
- 18 歲後的無縫保障轉換:家長可選擇無需重新核保,將保障轉換至 Bowtie 危疾保 的成人產品,確保保障無縫延續2。
確保全面保障:保障有機會發生的情況
與其他同類保險計劃一樣,「Bowtie 子女成長危疾保」可以保障妊娠併發症、先天性疾病及新生兒情況外,更有一項獨有保障 —「基因疾病」。
所謂「基因疾病」,即「先天性代謝缺陷」(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 IEM),是一類罕見但影響深遠的疾病。此類疾病可能導致器官功能失調、學習困難,甚至影響壽命。雖然香港公立醫院自 2015 年起已為新生兒提供代謝病篩查,但保險業普遍未將此類疾病納入保障範圍。
Bowtie 的研究團隊針對常見於中國人的 16 種「基因疾病」訂立保障範圍,這些疾病通常於 18 歲前發病,治療方式各異,包括長期藥物、營養或語言治療,甚至手術。「子女成長危疾保」為家長提供一次性賠償,且不設用途限制,讓家長靈活應對各種需求。
保障「兒童危疾」,同時保障「成人危疾」
為填補市場空白,「子女成長危疾保」將較常見的兒童危疾(如川崎病、兒童亨廷頓舞蹈症、成骨不全症)納入保障範圍。同時,考慮到成人危疾的年輕化趨勢(如中風普遍被認為是中老年人疾病,但小朋友亦有機會因感染病毒而中風。),產品亦涵蓋大部分成人危疾,僅排除發病年齡較高的疾病(如柏金遜症及阿爾茲海默症,香港平均病發年齡為 40 歲以上 3,4。)。
Bowtie 期望透過此設計,保障並非僅針對高機率發生的情況,而是涵蓋所有有可能對健康造成重大影響的疾病。
鼓勵所有「Bowtie 子女成長危疾保」客戶加購醫保,享至抵優惠
為鼓勵家長為子女加購醫療保障,Bowtie 為「子女成長危疾保」客戶提供獨家優惠,幫助減輕首年財政壓力。雖然「Bowtie 子女成長危疾保」能夠保障先天性、基因疾病及兒童危疾,但孩子出生後更常遇到的是不同大小的疾病,普通發燒可能都需要住院治療,因此自願醫保是不可或缺的,可以實報實銷入院費用。
愈供愈平的保障
同時,產品採用「愈供愈平」的定價模式,根據不同年齡的健康風險調整保費:
- 初生嬰兒健康風險高,保費較高。
- 隨年齡增長,先天性疾病風險下降,1 歲後保費減半。
- 17 歲時,保費僅為 0 歲時的 12% 5。
此設計不僅體現了定價的公平性,也讓家長節省更多保費,為子女未來發展預留更多「發展基金」。
- 假設父/母每月人工 $4 萬。
- 倘若於 「Bowtie 有子女成長危疾保」索償紀錄 (新生兒黃疸索償或錯誤提交索償的情況除外) ,不論該索償批核與否,受保人亦不能享有轉換至 Bowtie 危疾保的權利。
- 柏金遜症平均病發年齡在60至70歲之間,有少數患者在40歲前便出現症狀。(參考資料:香港中文大學醫院:醫療新領域:柏金遜症)
- 阿兹海默病一般病發年齡約70歲。(參考資料:長者安居協會:認知障礙症常見謬誤+高危一族)
- 保費會因應不同因素,如市場、風險數據等調整,調整前亦會透過電子方法通知保單持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