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毛澤東在北京天安門城樓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已經74個年頭,中國創造多個發展奇蹟,取得非凡成就,從改革開放、加入世貿,到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香港則倚仗「一國兩制」的優勢、開放的營商環境和中西薈萃的多元文化,在金融投資和國際商貿等不同領域推動國家建設發展。
疫後世界局勢遽變,全球面對經濟和氣候變化等逼切問題,中國亦把握機會,力爭改寫自二戰以來的世界秩序,10年前提出發展「一帶一路」,打通沿線國家的網絡,面對中美關係緊張、國際角力變得尖銳,中國亦積極打破在科技和經濟的封鎖,包括自主研發芯片等科技,努力開闢自己的發展道路。
變局當前,香港如何配合和應對?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在香港發表七一重要講話,提出中央政府完全支持香港長期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維護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保持普通法制度,拓展暢通便捷的國際聯繫。中央相信,「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香港必將作出重大貢獻」。
誠如中聯辦主任鄭雁雄所言,世界有變數,香港有著數。香港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已被賦予「八個中心」的定位,包括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國際航空樞紐、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以及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可繼續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鞏固和發展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地位,幫助中國高質量發展。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行政會議成員、前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表示,面對金融霸權主義抬頭和金融武器化趨勢,國家開放資本項目管制要加倍小心,香港正好繼續扮演試驗場和橋頭堡,擔當內地與外地資金融通的橋樑。他指出,香港的角色就是助力國家打通內地的資本流動和協助人民幣國際化,香港要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在香港和內地兩個金融體系之間取長補短,和創造協同效應,助力國家經濟發展。
香港同時定位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全國政協常委、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認為,香港有「背靠祖國、立足灣區、面向世界」的獨特優勢,可讓世界「走進來」認識中華文明,亦讓中華文化「走出去」,發展文化藝術事業,可建立國際文化藝術中心,更可帶動文化旅遊和零售餐飲,有利本港經濟。
面對新時代的複雜變局,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田飛龍介紹了中國外交部在9月13日發佈的《關於全球治理變革和建設的中國方案》,批評西方標榜「普世價值」和「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但遇上非美西方的新興競爭者,便會暴露出美西方的虛偽和霸權本性。他認為,「中國方案」提出加強全球安全治理等,更可體現中國對全球治理與人類永久和平的鮮明立場和正當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