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趟深水埗「夜市」,偶然會找到卡式錄音帶。
不止香港,卡式帶在全球所有城市,幾乎都統稱「舊物」(垃圾)。
它不如CD般仍有唱碟機可播放,也不如黑膠碟般被爵士樂迷捧在掌心,視為寶貝。
縱然卡式帶「命」途坎坷,但它仍是個珍貴的音樂載體,盛載著縈繞人心的樂曲。
按下cassette機的Play按鈕,音樂徐徐響起,歌曲中的故事隨之走進心坎,
指尖只要微微向左掃,按下Forward鍵,聽者便猶如走進時光隧道,
瞬間回到過去,曾經的甜酸苦辣,將隨著磁帶旋轉與擾人的回帶聲湧上心頭。
卡式帶就是有著這樣的魔力,讓人驀然回首。文:Wing Lam 圖:林俊源
港產歌手首張國語專輯
來自台灣的策展人游璨賓,早前獲邀來港開設pop-up store,但他帶來的並非一系列文青產品,也非自家製藝術品,而是數百盒懷舊卡式錄音帶。「你知道香港哪裡有賣卡式錄音帶嗎?」這是他令我印象深刻的提問。過往的外籍受訪者,來港策展時甚少關注其展品範疇在本地的發展及文化,他是少數中的其中一位。「之前在台灣開店時已賣掉很多,而我亦打算為香港的pop-up store再找一批跟香港有關的錄音帶。香港有不少歌手在台灣非常紅,而他們打進台灣市場的年代,約是卡式錄音帶的黃金年代,有些歌手或名人,香港人可能很熟悉,但大家可能不知道他們曾經來台發展,甚至有些非歌手曾在台灣以歌手身份出道,所以,這次希望把香港歌手的國語歌帶回香港,盡量尋找他們第一張國語專輯。」在銅鑼灣利園一期外,一家白色貨櫃小店稍稍在長滿蓮霧的大樹下,頂著林蔭開業,內裡滿是一盒盒錄音帶,每盒的盒子帶點歲月痕跡但不至殘舊,仍清晰可見封面「海報」,而店裡最讓港人有共鳴的,相信就是設於店中央的吊櫃,林憶蓮、張國榮、張學友……名字都是熟悉而親切的,但盒面的專輯封面及歌曲,卻非人人看過或聽過,「我帶來了陳小春、陳曉東的專輯,還有莫少聰、周海媚等,當然也有必備的四大天王國語專輯。」
你和卡式帶的感傷故事
「感傷唱片行」來自台灣台中金典勤美文創聚落的「創意商店實驗計劃」,所謂實驗,指的是市面從沒出現過的商店,「我那屆計劃共有5個藝術家進駐,每個人都提交了不同主題的提案,因為勤美那邊只能提供一個貨櫃(店舖),所以藝術家需輪流使用,我被分到去年12月聖誕節的檔期,由11月底開到翌年1月。」之所以被分到聖誕節檔,游指是商場方面認為,卡式帶予人感覺是一份窩心的禮物,但店名卻偏偏「感傷」,「勤美起初想我換名字……感傷兩字很多人都覺得很悲傷,但對我來說,這個字並不負面。雖然MP3、CD甚至黑膠唱片也是音樂載體,但卡式錄音帶有趣的是,我們可以看著它倒帶,看著磁帶往前面退,就像我們說故事或寫文章時用的倒敘法,從結局開始說故事,從現在開始說過去。」感傷唱片行是一家故事與音樂結合的商店,音樂的確讓人想起很多往事或故人,特別會想起一些當年曾經跟你很好,現在卻「失聯」的好友,「也許是大家都忙碌,又或者因為人長大了,愛聽的歌已不一樣,喜歡的歌手也不同。但一盒當年聽過的錄音帶,卻能令人想起當時別離的原因,而你的心情會從憤怒、悲傷直到感傷,當你感到感傷,代表事情在你心中已經過去,現在已經可以釋懷。我覺得人的成長都是這樣子過來的。」音樂會讓人想起一些年輕往事,有些事難免勾起傷感的情緒,但我們之所以成為今天的自己,多少也因為過去成就現在,每件事物都因為存在過而有其價值,它盛載著人的軌跡,記錄著千變萬化的世界,就像卡式錄音帶般,雖然已不合時宜,但它的確陪伴過一代的成長,記錄了他們走過的人生路。「其實我還沒做這家店之前,我在誠品的音樂部工作了十多年,擦劃過很多黑膠唱片復興活動,那時我根本想不起,原來還有卡式帶的存在,當我再去聽的時候,我想起很多跟高中跟同學一起聽的音樂,像是那時年輕人愛聽的創作歌手林強,或是一些西洋流行音樂等。」
冇標準 難定價
一直專注於黑膠唱片研究的游璨賓,現時收藏了逾千盒卡式錄音帶,然而,錄音帶跟黑膠唱片相比,它就像未被的發掘的寶庫,不但未有炒價湧現,就連全球只有數盒的專輯,也被視作幾塊錢的夜冷貨,「最初真不知道該去哪裡找,我試著去台中一些開了二、三十年的唱片行找,請老闆找庫存,看還有沒有卡式帶存貨,果真有!很多時候他們都會送我,因為根本沒人要買,而且倉庫裡還藏著很多沒開封的卡式帶。」游璨賓在籌備前期已在Facebook開設專頁,不時更新「挖寶」進度,而他之所以在有限的資源下找到數百盒卡式帶,其中一個必須感謝的就是台中的老街坊和好友,「有些朋友透過臉書知道我在籌備感傷唱片行,他們都主動告訴我哪裡有賣,還有一些老街坊說在家裡找到,拿來送我。」在街坊及友人贈送的卡式帶中,其實不乏限量版珍藏,但因為有些老人家早就沒在聽,所以他們明知道有些藏品具收藏價值也轉贈他人,「一直找卡式帶的過程中,當然有些是限量版,但卡式不像黑膠唱片,很難標價,在台灣開店期間,我大部分都是賣100到200元新台幣,有些我知道它有收藏價值的,我會故意把它標很高的價錢,如果真的有人願意付高價購買,那就代表他真的識貨。」從坊間找來的卡式帶裡,游璨賓當然也有私人珍藏,再高價都不會賣,「有些我找回來會自己收藏,例如只出過3張專輯的林強,最難找就是第3張,CD還可以用高價買得到,但卡帶就連拍賣網都找不到。」
林強《向前走》
臺語創作歌手兼侯孝賢早年常用電影配樂林強,早於九十年代打破傳統,把悲傷的臺語歌寫成搖滾樂,推出首張個人專輯《向前走》,被視為新臺語歌運動代表作品之一;封面照片中的他頂著中間分界髮型,更被視為當年台灣潮男指標。九十年代時,他先後推出過3張個人原創專輯,其中以第3張《娛樂世界》現存數量最少。
張惠妹《姊妹》
由已故知名台灣歌手張雨生為張惠妹製作的《姊妹》,是阿妹當年經歷喪父及挑戰歌唱節目《五燈獎》失敗後所發行的首張專輯,亦是台灣首張加入原住民元素的國語專輯,鼓舞不少原住民勇於追求歌手夢。
Bon Jovi
《CROSS ROAD- THE BEST OF》
Bon Jovi是台灣早年非常流行的外國樂隊,亦是游璨賓對西方音樂的啟蒙之師。這張94年發行的十周年精選專輯,記錄了他們早期的多首經典作品,後來更於1998年及2005年發行新版本,內裡的歌曲大部分都是游的少年回憶,包括《Always》及《Livin’ on a Prayer》等。
Beyond
《這裡那裡》
Beyond這張專輯封面拍攝於台北火車站跨越忠孝東路對面大亞百貨(新光三越原址)的天橋,但唱片推出後,那道橋翌年已拆卸,令這張照片成了「可一不可再」。
林憶蓮《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
林憶蓮這張1990年發行的專輯,跟走同樣歌路的《夢醒時分》陳淑樺遲一年發行,但也大賣60萬張,成為首張在台大賣的香港歌手專輯,與陳淑樺一同開創「都會女子」歌路,顛覆當年國語女歌手的傳統形象。
成龍《第一次》
由李宗盛為成龍製作的首張國語專輯《第一次》,發行於1992年,亞洲銷量逾200萬張,知名歌曲包括《感受》及《但願花常在》等。
李宗盛《生命中的精靈》
台灣知名音樂製作人李宗盛的首張專輯於七十年代發行,有黑膠唱片版、卡式錄音帶版與CD版,目前以卡式錄音帶版數量最少,游璨賓擁有的兩盒,分別由台中街坊及舊同事轉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