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臨近年結仍屢試今年低位,企業在低殘股價下回購手影更見頻繁。按本報初步統計,港股今年至今錄約1,340億元回購額,已超越去年全年的約1,310億元,再創歷史高,並連續兩年錄逾千億元回購。不過企業愈買港股仍愈跌,有分析認為大市反彈關鍵不在估值,而在資金回流,企業回購對價格支撐作用難明顯,惟相信年底至明年初氣氛會有改善。
港股近兩年回購增幅明顯,2014至2021年8年的每年回購額僅介乎200億元至600億元水平。市場普遍認為,近年回購暴增除了估值低殘因素,亦不排除在市況弱勢下企業投資趨向保守,資金因而轉向用作回購。
中概股出手活躍 托價作用不一
今年回購大戶繼續為騰訊控股(700)、友邦保險(1299)、滙豐控股(005)、渣打集團(2888)及長江實業集團(1113),另外中概股亦活躍,如貝殼(2423)、百勝中國(9987)回購額分別達54億元及47億元,中通快遞(2057)擲約7.8億元買貨。
至於企業回購的「托價」作用亦未顯著,友邦今年仍挫26.4%,騰訊則跌8.5%僅稍跑贏大市,滙控則升23.6%最標青。中概股中以貝殼有5.9%升幅最佳,惟百勝及中通快遞今年均錄逾兩成跌幅。
再沽誘因不大 反彈看資金回流
iFast Global Markets副總裁溫鋼城表示,企業回購或因估值低殘,但低估值不代表股價必升,目前港股最大問題在於歐美資金流走,而中東資金能否填補仍為未知數。不過他認為,港股今年市盈率一度低見8.2倍,倘跌至去年低位,則低殘程度相當於金融風暴,再沽的誘因已不大,傾向相信短線在萬六關有支持,年底粉飾櫥窗憧憬下有機會出現挾倉,惟真正轉向樂觀或在明年初、市場減息預期下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