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18-06-12 06:00:00

小米縮港集資額 CDR規模增至390億

分享:

蝕│住│上│市

市場焦點新股小米集團招股在即,據外電引述消息指,將在中港兩地上市集資共100億美元(約780億港元),原定港中集資規模分別為七三比,即香港集資70億美元(546億港元),中國預託證券(CDR)籌30億美元(約234億港元);而最新消息指,港中集資比重各佔一半,即CDR集資額增至50億美元(約390億港元),至於基石投資者名單目前仍未落實。

小米集資三成作研發,圖為董事長雷軍。(資料圖片)

小米集資三成作研發,圖為董事長雷軍。(資料圖片)

小米首季虧損86億元
據小米發行CDR的招股書顯示,今年首季仍虧損約70億元人民幣(約85.7億港元),去年全年則蝕約438億元人民幣,累計虧損1,352億元人民幣,未來續錄虧損。至於招股估值升至750億至850億美元(約5,850億至6,630億港元),較前估值最高680億美元,增最多25%。集資額三成用作研發,四成用於全球擴張等。中信證券(6030)將擔任保薦機構。

小米指,虧損是由於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所致,倘扣除非經常損益後,首季純利約10.4億元人民幣(約12.7億港元);營業額約344億元人民幣(約421億港元),智能手機佔比最大,佔營業額67%,即涉232億元人民幣,但手機毛利率下跌3.1個百分點,至8.49%。

據《中國證券報》引述知情人士指,百度已選定中信證券及華泰證券(6886)為發行CDR的保薦機構,股票定價或參考其在納斯達克的股價。據悉由於股權結構問題,料發行CDR的規模不會太大,將成為首間美國上市回歸A股的企業。

其他新股方面,內地男裝品牌FIRS營運商杉杉(1749)今起招股,發行3,340萬股H股,招股價介乎3.28元至4.91元,集資最多1.64億元,每手1,000股入場費約4,959元。


滙控擬年斥逾千億元發展業務
滙豐控股(005)昨舉行策略日,以「重拾增長、創造價值」為主題。行政總裁范寧指,未來將致力開發新科技,冀在每個財政年度達致經調整收入增長高於支出增長的前提下,投資150億至170億美元(約1,170億至1,326億港元)以推動業務增長和科技發展。並冀於2020年前達致11%以上的有形股本回報。他續指,集團下一階段策略,是加快具有優勢的業務增長尤其亞洲業務,同時強調希望維持現時派息水平,及在適當情況及監管機構批准下再度回購股份。

滙控亦定下8項大計,包括加快亞洲業務增長,強化香港市場優勢,並投資於珠江三角洲、東南亞國家聯盟,以及亞洲的財富管理包括保險及投資管理業務;將美國業務轉虧為盈;提高資本效益,將資本調配至回報率較高的業務;投資電子銀行業務以改善客戶服務;精簡架構,同時進行投資以提升日後的業務能力等。

其他目標方面,冀於2018至2020年期間普通股權一級比率企穩於14%以上;收入達中單位數增長、營業支出則冀達低至中單位數增長、每年約1%至2%的風險加權資產增長,另冀在2020年前,將列帳基準收入佔列帳基準風險加權資產平均值的比率,由去年約5.9%,提高至大約7%。

范寧指,集團未來會將繼續投資珠三角地區,而滙豐現時已是內地最大外資行,在內地發展不同業務,包括保險聯營,現正密切留意內地改變外資持股帶來的潛在增長機會。他又說,對於改變內地保險聯營持股比例、以及在內地發行CDR上市,均持開放態度。
 

滙控指將維持派息水平不變。(資料圖片)

滙控指將維持派息水平不變。(資料圖片)

范寧指暫無裁員計劃
另外,范寧於電話會議中指,未來3年不會有裁員計劃,因削減成本及精簡架構的策略行動已完成,而現時的收入已改善,更有能力作投資。但他指,科技正加速銀行業轉型的需要,需留意這方面影響。滙豐亞太區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冬勝補充指,未來年集團在珠三角地區的人手將倍增。


恒指成交創今年新低
市場觀望歐、美議息結果及滙控策略日。港股反彈乏力,最高見31,134點,曾低見30,898點,收報31,063點,增105點。國企指數收報12,172點,升6點。大市總成交縮至779億元,若不計2月農曆年三十半日市,則創今年新低。

股王騰訊控股(700)表現牛皮,收市升4元,報419元,為恒指貢獻30點;滙控收報76.95元,漲0.4元。

受64%溢價私有化剌激,香港飛機工程(044)飆升54.7%,收報68.1元,為第二大升幅股份,較私有化作價每股72元低5.4%。母公司太古(019)收報82.45元,跌0.9%。高盛指私有化對太古盈利僅增1,000萬元。

港股總成交僅779億元。(中新社)

港股總成交僅779億元。(中新社)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