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在極端天氣影響下錄得破紀錄高溫,多個地區近兩個月以來都沒有錄得明顯降雨。多國的河流水位均急降,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托雷蒂(Andrea Toreti)認為,西歐、中歐和南歐近兩個月沒有錄得明顯降雨,未來3個月發生旱災的條件風險很高。如果各國無有效措施,北歐及南歐的旱災強度和頻率會上升。
萊茵河(Rhine River)重要樽頸位考布(Kaub)水位上周五(12日)降至40厘米以下,遠低於滿載船隻航行所需的1.5米。德國政府預計,萊茵河水位料將繼續下降起碼至本周初,有可能低見30厘米。大量駁船負責為發電廠運送煤炭,但由於水位低,船隻要減低食水量,將載貨量下調至25%,運輸成本高多達5倍。
萊茵河駁船交通全面停滯,將嚴重打擊德國乃至整個歐洲地區經濟,專家推算2018年萊茵河停擺6個月的成本為50億歐元,而河流水位下降料使德國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損失約0.2個百分點。
河水位降令德國GDP損失約0.2個百分點
法國河流並非主要貨運河道,但由於當地的核電廠需要利用河水降溫,旱災令能源價格持續攀升下,核電廠要減產。
至於意大利最長的河流波河(River Po)也出現乾涸,水位低於正常水平2米,流量也降至正常水平的1成。由於當地自去年11月以來一直沒有持續降雨,粟米和大米的生產也受重創。波河河谷佔意大利農業約3成至4成產量,業界警告由於稻田乾涸等因素影響,他們或會損失多達6成的水稻。
貫穿多個東歐國家的多瑙河(Danube River),其貨運也受到嚴重干擾,多艘主要運作發電機燃料的駁船滯留無法前進,塞爾維亞、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當局要開始疏通河道。
挪威國內9成發電量也依賴水力發電,也表示由於水庫水位異常低,可能最終要限制電力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