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殺入世界盃4強創非洲歷史,源自2007年國王穆罕默德六世一個決定。熱愛足球的摩洛哥國王看到當時球隊不滯,決定大刀闊斧改革足總和興建多個足球學院,正如金句所言,你不一定要很厲害才能開始,但你要開始才能很厲害。
近十年摩洛哥發展快,世界排名由2010年的79節節上位至2022年的22名,源自三個因素:基建、人才、合適的教練。青訓分為3個階段,12至14歲、14至16歲及16至18歲。體育導向學校除了足球訓練,還教導歐洲文化等。若球員被收購,轉會費全數放在學院日常開支。摩洛哥12區設較小型國家足球學院,免卻因交通而錯過足球新星的可能,最好的青苗「晉升」往首都的穆罕默德六世足球學院。
青訓精英集中首都足球學院
對葡萄牙一箭定江山的前鋒安尼斯利(Youssef En-Nesyri)、效力昂熱的防守中場奧拿希(Azzedine Ounahi),都是這個制度下的優良產品。足總成立非洲首個女足職業聯賽,又推廣沙灘足球和五人足球,擴大了摩洛哥足球員基數,打下良好根基。
招收海外後裔
沒有鳳凰計劃,但「阿特拉斯雄獅」摩洛哥足總在國王支持下全面改革足總,團隊發掘及說服分佈在歐美各地的摩洛哥後裔加入國家隊,摩洛哥青訓加上招收後裔,成為兩大球員供應鏈。26人世界盃大單名單,只有10人在摩洛哥出世,其餘大多是分佈在歐洲、美洲的摩洛哥後裔。自從建國後,不少摩洛哥人移民到西班牙、荷蘭、法國、比利時,後來90年代擴散到加拿大、美國等地,接受當地足球訓練,形成另一利好因素。
阿拉伯文化吸引阿舒拉夫
很多球員都曾代表其他國家青年軍,但最終選擇了摩洛哥,阿舒拉夫夏基美(Achraf Hakimi)就是當中表表者。阿舒拉夫是皇家馬德里重點青訓,曾入選西班牙U19集訓。不過文化差距未必彌補到西班牙護照帶來的安全感︰「我在西班牙集訓,幾天就發現不是屬於我的地方,沒有家的感覺。我習慣阿拉伯文化,是摩洛哥人。」同樣情況在荷蘭出生的車路士翼鋒薛耶治(Hakim Ziyech)、門將耶辛尼保奴(Yassine Bounou)身上出現。摩洛哥足總非常細心,負責球員家屬到卡塔爾的旅費,安排他們與球員居住在相同酒店,營造家庭氣氛,也是踢出好成績的原因。
歷格古(Walid Regragui)帶領的摩洛哥在今屆世界盃踢出驚喜,但如果摩洛哥未來主辨世界盃甚至持續在大賽踢出好成績,不用太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