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4-06-21 04:30:38
日報

中大新藥 針對EB病毒 治療鼻咽癌

分享:
鼻咽癌

中大新藥 針對EB病毒 治療鼻咽癌

鼻咽癌在華南地區很常見,又有「廣東瘤」之稱。現時治療鼻咽癌主要透過電療及化療,晚期、復發或腫瘤轉移患者的治療選擇有限。而由於大部分鼻咽癌與EB病毒感染有關,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發現可以EB病毒作治療標靶,利用信使核糖核酸(mRNA)技術成功研發治療藥物。研究結果已刊登於國際期刊《自然通訊》。

獨特類型頭頸癌

鼻咽癌為一種獨特類型的頭頸癌,常見於20至44歲的男性,尤其是東南亞、華南地區。據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2021年有逾550宗新症,為男性常見癌症的第9位,致病因素包括遺傳易感性、致癌物及EB病毒感染。

Ad Block

患者的發病期數對其預後及存活率非常重要,早期鼻咽癌的5年相對存活率可超過九成,惟晚期則降至少於一半。現時鼻咽癌的治療方式包括電療、化療、鼻咽切除手術及免疫療法,但未有針對基因突變的標靶藥治療,令晚期、復發或腫瘤轉移患者的治療選擇仍然有限。

鼻咽癌

(左二起)中大醫學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助理教授曾智敏、羅國煒、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教授馬碧如、美國傑克森實驗室鄭瑚博士及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副教授李林鮮。

鼻咽癌

現時治療鼻咽癌主要方式為電療及化療。

第一類致癌物

中大醫學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教授羅國煒稱,EB病毒為首種被發現的人類致癌病毒,更被列為第一類致癌物,全球有逾95%人口曾受感染,其傳播途徑包括唾液、輸血、器官和組織移植。鼻咽癌患者幾乎每一個癌細胞中也帶有EB病毒蹤影。

Ad Block

當EB病毒進入細胞後,就會維持潛伏狀態並持續釋放病毒,而當細胞被激活後,病毒就會進入裂解周期,宿主細胞也會在過程中死亡。

副作用低有效率高

基於其獨有的自殺機制,中大醫學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與美國傑克森實驗室合作,成功研發出一種合成mRNA藥物,透過mRNA脂質納米顆粒將EB病毒由潛伏狀態轉為裂解狀態,並將其引爆。

在小鼠模型進行的研究結果顯示,新藥只針對EB病毒陽性癌細胞,副作用低,而且效率達80%至100%。另外,藥物的誘導周邊殺傷效應及對裂解抗原的免疫反應可徹底根除腫瘤。團隊期望日後可將有關技術應用在其他EB病毒相關的癌症,包括EBV相關胃癌、伯基特淋巴瘤及霍奇金淋巴瘤等。

Ad Block

研究團隊現時正與不同藥廠洽談,期望於4年後進行臨床試驗,並推出藥物,為病人帶來新的治療選擇。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